羅蘭很清楚自己是什麼樣子。
對於李林來說,羅蘭不過是用來驗證課題和方法,探索最終答案的手段罷了,也是那些不願屈服於帝國的人們為了團結起來,和帝國戰鬥下去所樹立起來的一杆旗幟,一個象征罷了。。
從頭至尾,除了極少數親近之人,在敵我雙方絕大多數人眼中,羅蘭.達爾克就是一個符號,一個名為“英雄”的廣告牌,一個承載各種意誌的容器。
是“英雄”,而非“活生生的人”。
人們渴望“英雄”,“英雄”不會讓人們失望,“英雄”不能讓人們失望。
一路走來,“英雄”所肩負的沉重,他早已知曉。
既然早就清楚了……為什麼還會想成為“英雄”呢?
是因為還沒有了斷和李林之間的恩怨嗎?
是因為有美麗的女孩在身邊嗎?
還是因為民眾會反複歌頌自己的名字呢?
那些表露於外的現象——並不是他期望之事的本質。
“英雄”能成就尋常人無法完成的事情。
“英雄”即使身在絕望之中也依然不放棄。
正因為能夠駕馭卑鄙又幼稚的感情,並且能夠憑自己的意誌成就應當完成之事,這種人才會被稱為“英雄”;
要想改變這個殘酷的世界,給黑暗中帶來一絲曙光的,必須是能夠突破絕望的“英雄”。
正因如此,羅蘭才會對“英雄”懷有憧憬,懷著對英雄和理想的憧憬不斷前進,直到今天,站在與李林同一高度上。
“你……蓋亞最初創造人類時,想要得到的,既不是‘夥伴’,也不是‘朋友’,而是‘奴隸’與‘人偶’,你要的隻是能隨心所欲地擺布的對象吧?”
“……沒錯。”
仔細一想,這也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一切自星球生態圈誕生。
人類和其它生命原本就是星球的一部份。
站在星球意誌——蓋亞的立場上,當然不可能將自己的一部分視為與自己對等的存在。
人類也是一樣。
自詡萬物之靈,認定自己乃是天選之子,天地萬物皆為自己而存在。
兩種思想注定無法對等交流,從一開始就注定在遙遠的未來會爆發衝突。
如果雙方能稍微退一步,用即便不平等也相對客觀的視線看待自己和彼此的關係,事情完全可以不必走到後來那種局麵的。
因為有除了自己以外的某些人存在,才會產生衝突與紛爭。
因為有對立的意見存在,才能反映出自己的意見。
因為有欠缺的部份存在,才會產生互相補足。
“你所說的終究隻是事後諸葛亮式的紙上談兵。”
黑暗以平淡的語氣說:
“事到如今,就算你折服了我,一切也不會有任何改變;過去是無法改變的,一路累積而來的現在也是不可扭轉的,再過不久,‘改寫’就要結束,屆時整個世界都將被拉入極限穩定,永遠凍結下去。”
“然後——你要連死後都是孤單一人嗎?”
羅蘭以挑釁的語氣說:
“你要永遠當個躲在房間裏不麵對世界的孩子嗎?”
“……”
“毫無保留地展露一切吧!試著問問看吧!這個世界是否真的如你所想,不值得救贖,也不值得期待?而知性生命是否真的是汙穢到無可救藥的生物呢?再試一次吧!”
“要怎麼試……?”
黑暗發出一陣訕笑。
不過——
“我不是說過了嗎?毫無保留地展露一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