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開學儀式1(一更)(1 / 2)

由於招了新的學生,付子莘將原來的學生改為一班,新來的學生為二班。二班裏有學習基礎的,統一進行入學考試,選拔出優秀的學生加入到一班中。

“我估計能選出來的人隻有一兩個,許多知識他們還沒經過係統的學習,題目多半答不上來。”付子莘在先生辦公室,對麵坐著的是黃士堂,他們正在討論選拔分班的事情。

董小乙坐在旁邊的書桌後,執筆埋頭,眼神隨著筆的引導快速移動。

他正在批閱試卷,投入其中,不受外界的幹擾。

付子莘要他盡快出成績,下午就把班分好,各班要開始課程學習。

“二班的同學有一半是沒有基礎的,我建議分成甲乙兩個小班,我和董小乙各負責一個。”黃士堂有經驗,正好可以帶著好友董小乙。

付子莘微微點頭,手指敲擊著書本,“學生的水平是按照基礎班、中級班和精英班來分的,基礎班是學習一些常識,識字算數,通過考試以後升到中級班,中級班考試通過再升到精英班。”

“那一班算是中級班了,他們的課程有何變化?”黃士堂已經能夠理解付子莘的思路。

“中級班一方麵要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另一方麵先生會帶著學生一起進行專業技術的學習。”

專業技術的學習,黃士堂第一次聽到這個概念的時候很是詫異。因為普遍都是拜師學藝,或者祖傳手藝,在學堂或者書院是學不到這些東西的。

“有關技藝的學習,書院沒有師傅可以教他們,可能比較難開展。”黃士堂抬起頭,實話實說。

“你放心,總會有人願意教的。”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付子莘希望書院能夠引入一批能人異士。

“中級班和精英班學習時長大約為多久?”基礎班學習量不是很大,最多一到兩年就能結束。如果學生五歲左右入學,七歲升入中級班,十歲左右就畢業,好像不是很合理。

黃士堂的問題,付子莘已經考慮過了。

“五到十年,在中級班的時候,學生要接觸各行各業的技術,所以學習的時間是很長的。到了精英班,書院不集中授課,學生選擇一個感興趣的行業自己研究或者開店,考察期是三年。”

開店?做生意?

黃士堂皺著眉頭思索,想想就很不現實,學生中大多數家庭都不富裕,開店的成本不是一筆小數目。

會有哪家的大人放心把一大筆錢交給小孩子去支配?

黃士堂內心充滿了疑問,付先生似乎太理想化。不過他沒提,付子莘也就不知道他所想。

實際上,資金和扶持都是書院提供,付子莘將周邊的地買下來,就是為了興建集中的園區。

路已鋪好、人才聚集、商業發達,四方書院附近很快會迅速發展成為一個城鎮,所有的學生都將受益於書院的發展。

“付先生,試卷我已經批閱完成。”董小乙將批閱好的試卷放到付子莘麵前的桌上。

“好的,辛苦了。”她立即收回飄遠的神思,查看學生的分數,合格的隻有一人,“謝文慧調入一班學習。”

新的學期,班級分好,付子莘出了一班的課程表,黃士堂再根據她出的課程表,設計好二班的課程。

“士堂,你這樣排課付先生不會有意見?”董小乙初到書院,兩眼抓瞎,自然不懂就問。

“這都是基礎課的學習內容,我隻要保證課程不衝突就好。”他要上兩個班的課,雖然新生人數少,但是耗費的精力可不少,“你把課表抄下來,記好自己的上課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