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袁紹其人(1 / 2)

“袁將軍,你此次帶來了多少兵馬?”等袁朗落座,韓馥迫不及待的問道。

袁朗立即回答說:“按照州牧大人的意思,一共帶來了兩萬!”

韓馥滿意的點了點頭,讚許的道:“甚好!你放心,隻要你盡心為我辦事,我不會虧待你!……還有你們,你們最多的才帶來了一萬多人,這作何解釋?”

韓馥讚許的是袁朗,指責的卻是在座的其他將領。

隻聽有人辯解道:“自從袁本初做了這渤海太守,便大肆網羅豪傑,我們手底下好些將官全都投靠他去了!”

又聽人說道:“是啊,他袁本初在南皮、東光、重合、高城、陽信、修縣、浮陽、章武八縣招募鄉勇,如今手底下的兵力估計已有五六萬之巨,看來也是要赴酸棗之約!”

還有人挑撥道:“袁本初如此肆意妄行,簡直沒把州牧大人你放在眼裏,實在可惡至極!”

韓馥一拍桌案,氣憤的罵道:“好你個袁本初,你莫要仗著你家‘四世三公’的威望爬到我頭上來……恩?章同呢?他怎麼沒來!”

看著這些人窩裏鬥,袁朗別提都高興了,他沿襲了前世的知識,知道冀州有九大郡,中山郡、常山郡,河間郡,渤海郡,平原郡,魏郡,陽平郡,廣平郡,巨鹿郡,這九郡都屬於韓馥統一指揮,所以這次赴酸棗之約,韓馥為了壯大門麵,一定向這九郡調了兵馬。

但是自從袁紹被董卓貶到渤海郡任郡守之後,反倒是給了袁紹發展自我的機會,今天酒宴上很明顯少了幾位郡守,估計就是被袁紹給挖牆腳挖去了,其中剛才提到的常山郡太守章同,就是袁朗認識的那位,估計就是投靠袁紹的其中之一。

一提到章同,底下的將領立即就怒了,隻聽一人罵道:“章同這賊廝鳥,當初在圍剿黑山時就曾想獨領軍功,如今忘恩負義,居然投向了袁本初,簡直是小人!”

這樣看來,韓馥雖然貴為一州之長,但可是看來袁紹根本就沒把他放在眼裏,居然公開的在人家眼皮底下挖走人家的人,膽子真是夠肥的。

袁紹之所以這麼狂妄自大,那是因為他出身於東漢後期一個勢傾天下的官宦世家。從他的高祖父袁安起,四世之中有五人官拜三公。

父親袁逢,官拜司空。叔父袁隗,官拜司徒。伯父袁成,官拜左中郎將,不過可惜的是早逝。

袁紹生得英俊威武,甚得袁逢、袁隗喜愛。憑借世資,年少為郎,不到二十歲已出任濮陽縣長,後來成為西園八校尉之一的中軍校尉。而當時的曹操遠遠不如袁紹,隻是八校尉之中的典軍校尉。

袁紹之所以會淪落至冀州渤海郡,那是因為他頂撞了當時不得民心的太師董卓,這是袁紹後來可以獲得大多數人支持的原因之一。

當時董卓預行廢長立幼之舉,他傲慢地對袁紹說:“天下之主,應該選擇賢明的人。陳留王似乎還可以,我想立他為帝。如果還不行,那漢室天下也沒有繼續保它下去的必要了。”

袁紹一聽非常生氣,針鋒相對地說:“天底下強大的人,難道隻有董公你麼!汝之劍利,吾之劍未嚐不利!”

袁紹說完橫握佩刀,向董卓拱了拱手,揚長而去,他不敢久留洛陽,他把朝廷所頒符節掛在上東門上,逃亡冀州。

此後董卓知道袁紹出逃後,下令通緝袁紹,當時有人勸董卓說:“廢立大事,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袁紹不識大體,因為害怕逃跑,並非有其它意思。如果通緝他太急,勢必激起事變。袁氏四代廣布恩德,門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紹招集豪傑,拉起隊伍,群雄都會乘勢而起,那時,關東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製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給他一個郡守當當,那麼,他慶幸免罪,也就不會招惹事端了。”

董卓覺有理,於是任命袁紹為勃海太守,賜爵位為邟鄉侯,這就形成了如今冀州一個特殊的局麵,那就是小郡守功高蓋主,冀州牧吆喝不動。

韓馥不僅吆喝不動袁紹,還被袁紹挖走了許多能幹的人去了,這也為以後袁、韓二人的冀州之爭埋下了伏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且說現在韓馥聽聞章同居然叛變了自己,投向了袁紹的懷抱,頓時氣得一摔酒樽,然後惡狠狠地咒罵道:“好個章同,好個袁本初,不要欺人太甚!這冀州到底是誰說了算,咱們以後走著瞧!”

袁朗自顧自的喝酒,看著這群人你鬥我,我鬥你的,他心裏其實是高興的。因為這樣一來,像他這種不被待見的軍事力量,就有了被人需要、拉攏的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