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章:何方神聖(1 / 2)

最後的戰局以和平的方式收場,這應當是袁朗最希望見到的。

此時的袁朗與那“賊首”並駕齊驅,而後跟著的是趙雲、張燕,他二人倒像是成了跟班似的。

趙雲還好,那一來驚豔這不知道名姓的“賊首”的精湛弓法,二來也為與張燕對戰之時處處留情的人品而讚許,所以趙雲不僅不會因為袁朗對此人的禮遇而深受冷落之感,反而感歎,主公此時正是用人之際,如若此人能夠投效,那勢必是如虎添翼一般。

可是張燕的情操卻沒這麼高尚,他憋了一肚子的火氣沒處發,看到袁朗如此對待自己那仇人,更是如同火上澆油一般,可是盡管如此他也不敢在袁朗麵前再撒潑,畢竟是自己技不如人,正所謂敗軍之將安敢言勇,他頓時像是泄了氣的皮球,居然無聊的在拔著馬兒頸部的鬃毛以示發泄。

張燕這樣一來,搞得動靜很大,他那馬兒吃痛之後不斷的嘶鳴怪叫,袁朗回首隻瞪了一眼,便若無其事的繼續跟哪“賊首”家長裏短的拉起了家常。

“好漢,想必閣下這些個手下並非都是你的部曲吧?”

袁朗試探性的問了一句,因為他剛才還沒察覺,現在離得這麼近已經看得很清楚,這“賊首”身後所率領的五六百號人真的形形色色,既有青壯年,也有老幼,居然還有婦人,如果說他們是全家出動的山匪強盜,那也未免有點太牽強了。

那“賊首”與袁朗暢談之下,也略生好感,對於袁朗的發問,他並非想要隱瞞什麼的回道:“不瞞將軍,這些人裏麵,某的部曲隻有二三十人,至於其他的人,都是某這一路上不斷接濟的難民!要不然,某就算有天大的本事,也無法聚集這些個部曲人數的!”

袁朗頓時恍然大悟,他的一切疑問也頓時煙消雲散了。

不過這樣一來,袁朗對麵前此人就更加好奇了,論武藝,不在趙雲之下;論品性,有點小性格,但是整體是忠義果敢一類的;論樣貌長相,之前袁朗也說過了,是長的比較帥氣的一類人。

那問題也隨即而來了,這樣一個出色的人物,袁朗怎麼就想不出是誰呢,

此人的武藝之高,袁朗算是看到了,就一個回合,就逼迫得張燕摔馬兒下,而且這還不算,尤其是此人的箭法,如果說是通神那絕對不誇張,就拿幾箭如果不是手下留情了,那張燕此時此刻估計已經在陰曹地府報到了。

論弓法的話,這個時期第一的應當是黃忠,就連武神關羽都招架不住的存在,可是黃忠跟眼前這人的歲數不符,此人大約二十七八,而黃忠袁朗雖然不是很清楚,但是四十歲肯定是有了。而且黃忠此時也不可能如此潦倒的出現在這裏,按照曆史的記載,黃忠此時正當壯年,他應當是在荊州牧劉表的帳下,與劉表的侄子劉磐駐守在長沙才是。顯然,此人不是黃忠。

袁朗也想到了呂布,呂布從長安逃往也是有可能逃到冀州來的,而且“轅門射戟”足以證明呂布的弓法也並非浪得虛名。可是袁朗瞬間也推翻了這個想法,呂布是何人,那是心高氣傲,眼裏無人之輩,他怎麼可能會帶著部曲打扮成鄉野村夫的樣子四下逃竄,而且還到處收留難民,如果這些婦幼兒童不是難民而是呂布的家眷的話,那也太誇張了,這足有百十號人,呂布一生戎馬,哪裏有如此大的家室。而且歲數也有差距,呂布成名較早,論歲數此時怎麼滴也有三十好幾了,眼前這人雖是滿臉風塵,但是仍舊看不出滄桑之感,顯得並非呂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