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此,袁朗當然不能將所有的一切希望都壓在唐貴一人身上,所以在唐貴出去不久後,袁朗又相繼叫來了兩名經驗豐富的斥候,讓他們帶上同樣的竹簡,分別從另外兩條不為人知的回黑山的路線潛回,至此袁朗才將這件事暫時放了下來。
按照張寧的說話,她在黑山也給袁朗準備了兩萬多的可戰之兵,這也是張寧給自己備下的家底,一到危機時候,這些可都是自己的救命稻草。
袁朗沒有想到這個時刻來的是如此的快,不過也好在自己有這份預留的力量,不然就目前的局勢而言,他可沒有自保的信心。
亂世之中,兵多為王,其次是軍糧的供應,袁朗自認為在這兩點上自己不弱於袁紹、劉備,他們要來戰,他袁朗可不畏懼他們任何一方,就算是他二人真的結成了同盟,他袁朗也立誓不剝他們幾層皮也決不罷休。
而且冀州之外的其它諸侯也不會無動於衷的,在這種裏外煩亂的戰況之下,袁紹、劉備到底又能舍得投入多少兵力下去呢,這一點也是袁朗的生機。
袁朗與劉備可謂是亦敵亦友的存在,他二人之間也有勾心鬥角,這種微妙的關係就主動了他們不會全力配合,而除此之外他們任何一方也不能一時半會兒的擊垮袁朗,所以這就是袁朗能決心與之一戰的原因。
不在對抗中滅亡,就在對抗中消滅對方,你若亡我休怪我殘忍,我不犯人,犯我者必誅,冀州紛爭非我願,但願得明主安一州,倘若所托乃小人,我袁朗,絕對不會臣服。
想罷這些,袁朗的內心變得更加的堅定起來,自己不是沒有一戰之力的懦夫,既然別人把自己當成了菜鳥來捏,那他就用實力來告訴對方,自己不是那麼好欺負的。
夾縫之中求生存,靠的就是那份不服命運的精神,袁朗不想征服誰,也不想與誰交惡,但是如果被人當成了踏腳石,那他也勢必要反抗到底。
不久後,袁朗下達了全軍丟棄重型物資,全速撤退回常山郡的軍令,全郡上下無一人提出任何的反對,他們都認識到了當前局勢的危難性,對此軍令的執行力做到了迅速反應。
看著蜿蜒開拔撤退的大軍,騎在駿馬上的袁朗心潮澎湃,如此紀律嚴明,上令下達的黃巾軍在此前幾個月還是不敢想象的,這不能說僅僅是趙雲的功勞,更是全軍上下捏成一股繩的體現。
“報,主公,雲帥已經成功控製住了劉備軍,遣小人來求下一步的軍令!”
忽有兵士來報趙雲的動態,看來派趙雲去是對的,劉備雖然人少,但是裏麵還有個暴烈脾氣的張飛,這悍將可不是一般人能壓得住的,也隻有武力不弱於其的趙雲能勝任。
“告訴雲帥,對劉備軍一定以禮相待,再堅持一個時辰,如有執意反抗者,殺無赦!”
袁朗的心裏對劉備最後的一點友好意識已經沒有了,在如此一個年代背景之下,對別人的仁慈便是對自己的殘忍。
“諾!”
兵卒領了軍令而去,而袁朗看了看大道的一冊,甄薑返回軍營的馬車也到了,正朝著自己這邊駛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