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四章 考校(1 / 2)

鹿書記聽葉鳴說如果他答不上來,就願意喝兩杯酒,對他這份自信非常滿意,微微點了點頭,說:“好,那我們現在開始。司馬光在編撰《資治通鑒》時,經常會對一些曆史事件或是人物做出自己的評價,以供閱讀這本書的皇帝參考。這些評價很多都是經典名言,在開頭都會加上三個字:‘臣光言’,意思就是‘微臣司馬光認為’。我的問題是:在《資治通鑒》開篇時,第一段‘臣光言’,是談論什麼主題的?你能背誦一下其中最經典的幾句話嗎?”

葉鳴通讀過兩遍《資治通鑒》,對裏麵一些司馬光的觀點很感興趣,所以,這個問題自然難不倒他。而且,他猜出鹿書記要自己回答這個並不算難的問題,目的也是順便給在座的李書記、夏必成、徐立忠上上課,讓他們也知道一下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

於是,他便侃侃而談道:“鹿書記,這是司馬光在總結春秋末年智伯敗亡的教訓,而得出的一個關於德和才之間關係的論斷。他說:德才兼備者謂之聖人,德才兼亡者謂之愚人,德勝才者謂之君子,才勝德者謂之小人。凡選人用人,如果得不到聖人、君子,寧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愚人智商不高,能力不行,即使作惡也翻不起什麼大浪;而小人有才無德,他挾才以作惡,智力足以使其奸謀得逞,如虎添翼,危害不淺。自古以來,國之亂臣,家之敗子,才有餘而德不足,以至於顛覆者是很多的。這也就是司馬光的‘德才觀’:既注重‘才’,更注重‘德’,推崇有德行的聖人、君子,鄙視雖有才卻無德的小人。在談及那個寧可用愚人也不用小人的觀點時,他還用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原文是這樣的:‘愚者雖欲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勝,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製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決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為害豈不多哉!’意思就是:愚者要害人,但能力不足,就好比一條想要咬人的乳狗,被咬的人很容易製服它;但是,小人能力很強,他要害人,就好比一隻長了翅膀的惡虎,對人的危害非常大。”

鹿書記聽他將這段話闡釋得非常明白,而且信口就背出了一段原文,不由頻頻頷首,端起酒杯喝了一小口,語重心長地說:“小葉對這段司馬光的德才觀闡釋得很透徹。同誌們,司馬光的這段話,對於我們這些領導幹部如何選人用人,有很大的啟示作用啊!到了我們這個級別的領導,周圍圍著自己轉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之中,聖人我估計是鳳毛麟角,但肯定有很多君子、賢人,也肯定有很多愚人、小人。所以,我們就要有明察秋毫的本事,要有一雙孫悟空那樣的火眼金睛,要時刻注意區分哪些是君子、賢人,哪些是愚人、小人。而那些小人,往往都是一些能力很強的人,平時也很善於偽裝,很善於投機取巧,很善於巴結領導、討好領導。但往往是這些很有本事但德行很差的小人,對我們的事業危害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