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型150毫米火箭炮為6連火箭炮,6根發射管成6角形布置,組裝在一起,裝在可牽引的兩輪小車上。火箭發射管的長度為1.5米,外徑為160毫米,發射管內無膛線,為了使火箭彈在發射管內保持穩定,在發射管內有3根17毫米的導軌。
兩輪牽引小車上有起倒支架,射擊時要放下來固定,起穩定作用,火箭發射管在發射架上可有5~15俯仰角,左右可旋轉27度。整套係統戰鬥全重為536千克,點火方式為有線點火方式,點火索一般為10米,以保證後噴火焰不傷害操作的士兵。發射的間隔為2秒鍾,裝6發火箭彈需要90秒。
德軍的風琴火箭炮,實際上就是一款加強型150毫米重炮,隻不過一門150毫米重炮隻能一次發射一發炮彈,而風琴火箭炮則一次性齊射六發火箭彈,威力和殺傷力更強大。
表麵上看,德軍接受蘇聯喀秋莎火箭炮時,認為蘇軍給德軍的132毫米火箭彈是閹割版本,因此逆向判定蘇軍用的是超過132毫米火箭炮,所以德軍便要求超過蘇軍,因此改為150毫米口徑火箭炮。
實際上,這是德軍上下官兵們的一種恐懼心理。
眾所周知,在陸軍戰場上,中華帝國的155毫米重型榴彈炮一直是歐美各國陸軍的噩夢,每當開戰時,最先聽到的永遠都是來自中華帝國陸軍的那讓人精神崩潰的155毫米重榴彈炮集火齊射聲音。
中華帝**的155毫米重榴彈炮,在歐美軍隊當中號稱大惡魔,因為中華帝國神策軍的戰鬥方式其實很古板,萬年不變的戰術先是炮火飽和覆蓋,把敵軍炸的蒙圈後,再進行大規模步兵衝鋒。
這種萬年不變的戰術,偏偏就十分管用,沒次都打得歐美各**隊哭爹喊娘。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中華帝**的炮火齊射太特麼恐怖了。
而這當中的罪魁禍首,就是中華帝**隊裝備的155毫米重型榴彈炮。
每當這種重炮集火齊射時,都是摧枯拉朽之勢,炮彈所過之處,如蝗蟲過境,那是雞犬不留啊!即便是爆炸的氣浪,也是一場場高強度的沙塵暴,會將士兵掀飛然後活埋。
那種被悶在沙土下麵,憋得喘不上氣的狀態,對於德軍而言,那是永遠都無法忘記的地獄感覺。
由於中華帝國在彈藥技術方麵先進,德軍同類的152毫米重榴彈炮在威力上根本無法跟中華帝國的155毫米重榴彈炮相抗衡,因此德軍才非常不爽,記恨在心。
於是當有了火箭炮這種大殺器後,德意誌軍方就將口徑定在了150毫米上麵,算上外徑160毫米,恰好相當於中華帝國的155毫米標準炮口徑。
德意誌帝**方對於風琴火箭的測試效果還是灰常滿意滴,這也是希特勒的大功勞,使得他贏得德意誌帝國陸軍將領們的好感。
原本就利用提爾皮茨掌握了德意誌帝國海軍,利用戈林掌握了德意誌帝國空軍的情況下,希特勒也是趁著施裏分不再柏林的機會,加緊挖陸軍的牆角。
巴登親王也是因此對希特勒保持警惕,不過他還要利用希特勒,可是隨著希特勒的實力不斷增強,在軍方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到了最終讓巴登親王也不敢輕易動他的地步了。
“這一次就靠希特勒你了!”
“為了德意誌!”
巴登親王握著希特勒的手,一臉熱情的說道,實際上心中的想法卻恰恰相反。
同樣,希特勒也是帶著同樣的心情反握著巴登親王的手,喊著鬼都不信的口號。
一老一小兩支狐狸在柏林皇宮,當著威廉三世和德意誌帝國的高級官員們的麵,盡情的演戲,那真誠的演技,絕壁可以拿奧斯卡金獎了。
威廉三世說道:“目前帝國跟中華帝國的關係微妙,不適合動用帝國空軍對蒙羅維亞進行空中支援,但有了這批風琴火箭炮,相信一定可以震懾住囂張的中華帝國陸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