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李明基有些屬意中天電視台,不過他更看好的是華娛衛視。
華娛衛視廣播有限公司,簡稱華娛衛視CETV,前稱華僑娛樂電視廣播有限公司,是一個以普通話放送的24小時綜藝娛樂衛星頻道,由原籍新加坡的電視製作人蔡和平於香港成立,不過在台灣它顯然更受那些明星追捧和觀眾歡迎。在1995年3月11日正式啟播,當時的製作中心位於香港九龍塘區,開台宗旨:無色情、無暴力、無廣告,純娛樂類節目的電視台,初期以盧海鵬、沈殿霞等前《歡樂今宵》藝員為台柱,蔡氏亦以他製作《歡樂今宵》之經驗帶到該台,但該台經營多年財政出現困難,終在2002年1月1日起易手予AOL時代華納,而華娛亦成為AOL時代華納公司旗下的首個中文頻道。2003年7月被TOM集團是李嘉誠的子公司收購,成為其附屬子公司,那時時代華納持有頻道36%股權。後來此台位於香港,而收視觀眾則主要在廣東省。
一個好的電視台就要有自己的好定位,就跟歐陽常林把湖南電視台定位為娛樂台一樣。而華娛衛視也做到了這一點。華娛的鮮明娛樂定位在廣東和東西南沿海地區受到廣泛歡迎,她在晚上黃金時間的收視處於第一陣營;精彩節目收視率最高;在時尚、青少年、中高階人群中收視率遙遙領先。
華娛衛視的市場定位為綜藝娛樂頻道,而這個定位現在在華南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市場區隔,它使得客戶在有所需求的時候,會想到華娛衛視。在中國的南部——珠三角地區的電視格局是這樣的:廣東廣西福建江西浙江等本地的電視台及地方電視台即中央電視台以及湖南衛視、鳳凰和華娛。而今在這些地區的觀眾中有一個觀念,凡是最熱門的港台日韓偶像劇,都會第一時間在華娛衛視看到。從後來的的《海豚灣戀人》、《天國的嫁衣》、《浪漫滿屋》到《大長今》、《宮》、《愛情魔發師》等等,華娛衛視已經吸引了一大批忠誠的穩定的電視觀眾,年齡在15歲到30歲之間,既有新新人類,也有白領精英,都是走在時尚文化前端的一群中堅力量。
有過《雪天使》《薔薇之戀》《鬥魚》《橘子醬男孩》《極速傳說》《西街少年》《下一站,幸福》等多部獨家首播偶像劇風靡萬千觀眾。電視劇方麵,華娛衛視更是通過《華娛劇場》、《偶像劇場》等劇場,采取獨播或首播的方式締造收視高峰,僅06年就為全國觀眾獻上了《宮》、《愛情魔發師》、《星蘋果樂園》等亞洲超人氣劇集。通過這些人氣電視劇的播出,華娛衛視逐漸成為了潮流的製造地。07年繼續推出了《你來自哪顆星》《惡作劇之吻》《葡萄園之戀》等韓國港台最新獨播劇。2010年和2011年開始陸續推出了《我的公主》、《那一年幸福》和《粉紅口紅》等知名韓劇,讓韓迷們有了新的期待。2012年強勢推出《女人香氣》國內首播,看看金宣兒主演的韓流大片會讓人以何種新的印象。
這些都說明了什麼,說明了華娛電視台的能量和潛力。這正是現時李明基所缺少的,有一家自己的電視台的好處當然不用說了。這方麵的例子可是有很多很多,美國那邊的就先不說了,大家隻要看看香港的無線電視台(TVB)的模式就不用在懷疑它帶來的好處了。於1967年11月19日正式開業,是香港首間商業無線電視台,一般被稱為“香港無線電視台”或“無線”,觀眾又有“TBB”、“三色台”、“無記”等。其業務已遍及各地,並涉足節目發行、收費電視、音樂、電影、出版等行業,為全球最大的中文商營傳媒之一,開台以來依然保持香港一半以上的電視收視人群,培養出台前幕後的華語影視製作團隊數以百計。其中,電視劇為TVB製作的品牌產品,每年產量近千小時,一直影響著香港和全球華人社區。
當然這不是李明基最羨慕的之處,他羨慕和對她敬仰的是他培育了整個香港演藝圈的人才。關於這暫且以後再說。
2001年10月,華娛衛視成為首家在中國內地獲得有線網絡落地權的境外電視頻道,信號通過鑫諾一號衛星及亞洲3號衛星轉播,覆蓋華南整個珠三角地區,此外,全國三星級以上酒店、涉外住宅小區都可以接收華娛信號。頻道同時透過亞洲3號衛星將覆蓋拓展至香港、台灣、東南亞、澳大利亞、印度、中東等地區。華娛衛視采用普通話播出,定位為綜藝娛樂衛視頻道,全天24小時不間斷地為觀眾奉上亞洲乃至世界知名的娛樂節目,同時提供具有創新理念及獨特表現手法的自製節目。在2006年首屆中國品牌媒體高峰論壇上,華娛衛視作為境外電視媒體榮登“電視媒體十強榜”,這也是對華娛衛視多年實施本土化戰略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