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飯後,一幫人跟著趙師傅去了地裏,算是散步消食。
大棚主體已經搭建起來了,板房也蓋的差不多了,進度很快。
短時間內,那些機器都會在板房中使用,要想建廠房,那還得看香菇的效益如何。
周平安也借此詢問了一下趙師傅。
趙師傅想了想,說道:“這兩天木頭原料儲備的已經差不多了,大棚也就一兩天的功夫就能全部蓋好了,到時候,隻要菌種到位,再招幾個人手,應該就可以正式開始了……”
“至於時間,沒有意外的話,第一批香菇一個多月就能摘了。”
周平安驚訝的問道:“這麼快嗎?”
趙師傅笑著解釋道:“一般的菌種就算快,也要兩個多月,有的甚至還要三個多月,但是吳總那邊公司精心研製出來的菌種,還有改革的種植香菇技術,不僅能增加香菇的產量,還能有效的提高生長速度!”
趙師傅繼續說道:“平常的菌棒一個可以產出三斤的香菇,可菌種不同,種植技術的不同,帶來的產量也遠比一般的多。”
周平安興奮的問道:“那能多多少?”
周平安發現自己之前估量的數字還是有些保守了,也不能全怪他,他當初的查的都是網上針對一般種植香菇能帶來的效益。
可吳慶雲那邊無論是精心研製的菌種還是革新後的種植技術,自然不是一般的可比的。
“平均每一個菌棒能多出一斤。”趙師傅認真地說道。
“那就是一個菌棒產四斤鮮香菇,一個大棚五萬個菌棒來算,就是二十萬斤鮮香菇,兩個大棚就是四十萬,能帶來的純利潤,也要從之前算的十五萬,變成一個大棚二十萬的純利潤,兩個大棚,那一年的純利潤就接近四十萬?”
周平安原本心裏想著,一年掙三十萬就足夠他高興了。
沒想到,還有意外驚喜。
激動之餘的周平安,一時間恨不得把手上的錢全部拿來蓋大棚。
不過,激動了片刻,他還是是恢複了冷靜。
目前大棚還沒有給他帶來任何收入,自己手上雖然錢不少,不過花錢的地方也很多。
就算要追加投入,再蓋大棚,也得等第一批香菇能收回利潤再說。
接著,周平安又和趙師傅聊了一些問題。
大概就是跟招人和菌種何時到位的,隻有這兩方麵都準備妥了,香菇的種植才算是正式開始。
菌種等到大棚正式蓋好,隻需要一個電話,吳慶雲那邊就會有人送來。
至於人手,等收購艾草的事正式收尾,陳平和周銀健算兩個,還有他的堂弟周勇。
趙歡歡也算一個。
收購站周平安還是決定由周大興和曹玉梅管著,雖說艾草完了之後,生意肯定大不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