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凱旋回京(1 / 2)

半月之後,上京城城門大開,遠赴江南平定瘟疫的明珠公主與治水使節夏總管凱旋而歸。

聽人說道,公主與夏總管深受百姓喜愛,江南百姓送別的隊伍一直跟到江南關外,隔著長長的峽道,遙遙相望。

金鑾大殿前,明聖帝親自走下台階迎接夏子衿與夏晟卿,眉眼之間皆是喜色。

“參見父皇。”

“參見皇上。”

夏子衿與夏晟卿跪拜行禮,二人從入了城門之後便一路往金鑾殿來,一身風塵仆仆。

“兒臣與夏總管不辱使命,現江南已大好,隻待來年春暖複蘇!”

明聖帝哈哈大笑,摸了一把自己花白的胡須,朗朗道:“好好好,不愧是朕的明珠公主!此行江南,你二人為我大萊王朝立下大功,朕心甚慰!”

夏子衿捧著令牌,雙手高於頭頂,臉上一派莊嚴。

“此令牌是父皇於兒臣出行前所賜,現任務已圓滿完成,兒臣完璧歸趙。”

小夏子接過令牌交付與明聖帝,他滿意地點點頭,將令牌收入袖中。

“子衿可謂是女中英才,朕花甲之年才堪堪覓回你,實是可惜,若是再早上幾年,憑子衿的才情,如今做個皇太女也不為過!”

明聖帝雖如此說道,確是存著幾分試探的意味,夏子衿此番的平定瘟疫,已經是深得民心,雖說一般情況之下,公主是無法入朝掌權,可自古也不缺乏一統天下的女帝,若是夏子衿有心幹政,憑著這次積累而起的民意,也不是沒有可能影響朝堂風向。

太子聽得明聖帝這番話,確是麵色瞬間陰狠起來,皇太女,位同太子,若是明聖帝百年之後,皇太女也可繼承皇位。

難不成因為夏子衿平了一次瘟疫,明聖帝就起了重用夏子衿的心思?

夏子衿眉頭一動,對上明聖帝包含慈父情懷,卻暗藏探究的目光,心中好笑,麵上卻回答得滴水不漏。

“回父皇,兒臣不論是早是晚回到父皇身邊,都是父皇的血脈,理應為父皇分憂。更何況子衿不過是閨閣小小女子,又怎堪父皇如此期許,此番效力也不過是因著是出身江南,比旁人知曉得多些罷了。”

夏子衿話音一轉,又道:“此番重回江南,雖是為家鄉獻力,卻也時常有些力不從心,父皇瞧瞧,子衿可是清瘦了些許?若是再有這樣的苦差事,女兒可不依了!”

說著,夏子衿帶上幾分嗔怪的意味,惹得明聖帝也是一番忍俊不禁,心中的猜忌已然是放下。

到底是他想得多了些,小小女兒家,怎會有覬覦天下的想法。

“是父皇的不是,子衿受苦了!”

明聖帝將目光轉到夏子衿身旁不卑不亢跪著的夏晟卿,也是帶上了幾分賞識。

“晟卿,此番治水,你當得第一功!”

夏晟卿雙手並合,俯身一拜道:“奴才隻是按照公主的方案照做,皇上信任奴才,奴才自然不負聖恩,隻是若說功勞,確是不敢當的。”

明聖帝見他這樣謙虛動禮,心中亦是寬慰。

“聽聞晟卿前些時日染上瘟疫,如今可是大好了?”

明聖帝雖未親生前往江南,卻日日能收到奏報,夏晟卿前些日子分明病倒床榻,幾近垂死,如今卻是活生生堂正正地跪在麵前,不得不感歎夏子衿所提供藥方之妙。

“回皇上,奴才如今已然痊愈,除開身子還有些許虛弱,卻是無大礙了。多虧了公主妙方,奴才才能大難不死,繼續為皇上效忠!”他說得真切,抱拳的力度也正正好,既不讓人覺著巴結奉承,也不讓人覺著假言假意。

“你二人皆是大功臣,無需謙辭,朕自然明了!”

明聖帝揮動廣袖,聲音響徹大殿之前。

“明珠公主夏子衿,秀外慧中,名門毓秀,於江南瘟疫一案有大功,朕特賜食邑千戶,黃金萬兩,頭麵二十套,綢緞五十匹,俸祿與和碩公主無二!”

“內務總管夏晟卿,忠君效力,不枉為人臣,此番治水有功,朕亦嘉獎,特升夏晟卿為一品侍官,賜宅院一所,田地千頃,金稞百鬥!”

明聖帝話音一落,兩人皆是齊齊拜禮。

“謝父皇隆恩!”

“謝皇上隆恩!”

一時之間,百官眾人唏噓不已,同樣是治水,公主與夏總管贏得砵滿瓢滿,而林王世子則是灰溜溜地在自己庭院裏幹歎氣,誰說不是唏噓?

隻是有人歡喜有人愁有人憂罷了,柳家人自然是對明聖帝的封賞無異議,真心實意為二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