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戚氏 雨霖鈴(2 / 2)

帝裏風光好,當年少日,暮宴朝歡。況有狂朋怪侶,遇當歌對酒競留連。別有迅景如梭,舊遊似夢,煙水程何限?念利名、憔悴長縈絆,追往事、空慘愁顏。漏箭移,稍覺輕寒,漸嗚咽、畫角數聲殘。對閑窗畔,停燈向曉,抱影無眠。"

一首蒼涼的《戚氏》在這葉落花藏的季節響起。是那麼的蒼涼,落寞與孤寂。

林一落知道這首詞為抒寫羈旅行役情懷的代表作。全詞三片。上片首敘晚秋行旅的悲淒。以微雨、疏菊、零梧、殘煙等關合秋景的意象,描摹驛館庭軒荒寂、冷落之境。中片再敘長夜幽思,承上片“夕陽”而轉入“更闌”,暗示徹夜失眠,以“孤館度日如年”概括上片之淒楚悲感的沉鬱、深長。下片是對年少風流舊遊的回憶和對名祿羈絆的苦悶:前者以熱筆寫未名未祿的“暮宴朝歡”,後者以冷筆寫利名縈絆的“空慘愁顏”,而借漏箭、輕寒、角聲點染舊遊夢破,抱影無眠的愁慘悲寒的氣氛。全詞鋪敘展衍,結構縝密,抒情酣暢,借景點染,將今日的黃昏之悲、長夜之苦與往日的“暮宴朝歡”之樂交錯映現,突出今昔劇變的蒼涼之感。

看著兩眼噙滿淚水但仍然微笑著的女孩,林一落突然覺得自己好像讀懂了這女孩兒,她的美麗,她的孤寂,她的憂傷。仿佛還有她的一切。

被這悠遠蒼涼的古調感染,林一落也突然覺得自己的雙眼有些濕潤。

“到你啦”女孩兒仍然笑靨如花。

林一落趕緊從那傷感的情緒之中擺脫出來。為了掩飾自己的失態他感覺的低下了頭。

“你不會是又想耍賴皮吧?”女孩兒嘟著嘴。

林一落被女孩兒的這個可愛動作逗樂了,他急忙笑著說“不會,當然不會。我剛剛想到了一首”。

“那你趕緊說,趕緊趕緊”女孩兒似乎有些迫不及待了。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裏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柳永仕途失意,四處飄泊。這首詞就是他離汴京、前往浙江時“留別所歡”的作品。

詞以悲秋景色為襯托,抒寫與所歡難以割舍的離情。上片寫送別的情景,深刻而細致地

表現話別的場麵。下片寫設想中的別後情景,表現了雙方深摯的感情。全詞如行雲流水,

寫盡了人間離愁別恨。詞人以白描手法寫景、狀物、敘事、抒情。感情真摯,詞風哀婉。

林一落覺得這首詞無論是在詞風上還是在抒情上都不比女孩兒的那首《戚氏》差。再加上那哀婉的詞風,以這蕭索的秋雨相映襯足以彌補一下不足。同時林一落也有一些小心思,那就是他想看一看這女孩兒是否知道詞牌《雨霖鈴》的來曆。

((馬嵬兵變後,楊貴妃縊死,在平定叛亂之後,玄宗北還,一路戚雨瀝瀝,風雨吹打皇鑾的金鈴上,玄宗因悼念楊貴妃而作此曲。《碧雞漫誌》卷五引《明皇雜錄》及《楊妃外傳》雲:“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穀,霖雨彌旬,於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時梨園弟子惟張野狐一人,善篳篥,因吹之,遂傳於世。”這也就是詞牌《雨霖鈴》的來曆。))

(PS:昨天準備連更十章的,於是早早從溫暖的被窩裏爬起來衝到學校的機房去碼字。碼字碼了整整一上午,累的眼痛不已,最後碼出20000多字。準備再碼5000字就上傳的,但是不幸的是在這時機房斷電。等了半個小時之後,恢複供電,打開電腦後發現20000多字的文件夾丟失了。請人幫忙也沒有找到。因此,隻能更這些。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