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從比賽一開始,他就發現安生是還沒有進入比賽狀態,並且他也早已經注意到,安生是一位非常年輕的選手。
因此,鄧洋是立即就采取了更加主動的打法,並且是有意識的在縮短比賽的回合數,總是在兩三拍、四五拍之內結束比賽,以此來加快比賽的整體節奏,從而讓安生沒有時間去得到喘息。
而事實上,鄧洋的做法,的確是很有成效,且是要比他預想的效果,還要更好。
這卻是因為,在他打得更為積極主動之後,還未進入比賽狀態、身體熱度還是不夠的安生,在實力上,是被他所壓製住了。
不得已,在局麵被動的情況下,他是必須要更加偏重於防守。
可這樣一來,在近期一直都在采用進攻型打法的安生,可就有些不適應這樣的比賽節奏了。
也沒有懸念,安生又是以一個比較大的比分差距,輸掉了他的第一盤比賽。
不過麼,當比賽來到第二盤的時候,安生的比賽狀態,已經是恢複的不錯,他平常的實力,也差不多是回到了他的身上。
但是,其結果,卻還是不盡人如意,並且,他之所以還是會輸,完全就是因為他自身的原因。
通過第一盤的比賽,安生是大致可以判斷出,鄧洋的實力,平均應該是在65點左右,且也並沒有什麼突出的能力。
而其打法,也就是目前最為流行的,底線全能型打法。
如此一來,安生所擁有的實力,應該是能夠讓他在比賽中占據一些優勢,事實上,他也的確是在場麵上,占據著主動。
或者說,在安生開始執行他的新戰術之後,他是能夠在比賽中,率先得到進攻的機會,並且完成的也還不錯。
可就像孫炳華教練當初所說的那樣,能夠達到這一水平的選手,他們在底線的防守能力,肯定是不會太弱的。
也因此,安生率先發動的進攻,是並不能直接轉化為得分。
而接下來,按照其戰術,安生自然是要繼續保持攻勢,把優勢不斷擴大,繼而是獲得製勝分的機會。
到這裏為止,都還沒有問題,可就是這最後終結的一拍,安生卻是有些把握不住。
更為明確一些的來講,那就是,以安生目前所擁有的比賽經驗,他還不能那麼準確的判斷出,到底該在什麼時候,去發動這致命一擊。
由此,安生在比賽場麵一度占據著優勢的情況下,他卻反而是不斷的出現失誤,一而再,再而三的送給對方很多分。
這一點,也就是采用進攻型打法,所帶來的一個缺點,相比於防守來說,進攻,是更加需要考驗選手的實力,以及更為關鍵的比賽經驗。
也再一次的,安生是倒在了資格賽的第一輪。
不過麼,相比於上一場比賽,這一次,安生的情緒,是要好了很多,不僅是沒有沮喪,反而很是振奮,因為他已經是看到了自己的進步,也相信,下一場比賽,他肯定能夠表現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