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共同譜寫了中國曆史上一個重要的階段,從朱元璋率軍推翻元朝統治在南京稱帝起,到崇禎皇帝被李自成的義軍推翻自縊於煤山止,朱明王朝存續了276年(1368—1644)。

自命為“奉天承運”的大明皇帝認為漢唐才是最正統最美好的時代,所以他們把“四書”“五經”奉為立國之寶,把《通鑒》中所闡述的曆朝曆代興亡盛衰的故事和典章製度奉為治國安邦的百科全書。

在大明王朝,曾經出現過鄭和七下西洋,編纂《永樂大典》,仁宣之治等許多前代未曾有過的盛況與太平,也曾出現過震驚中外的“土木堡之變”“奪門之變”“紅丸案”“梃擊案”。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時代畢竟是前行不輟的。

《大明皇妃》以孫若微的一生為線索,描繪了從永樂初年至成化年間的那段曆史。

最初的原動力隻是因為喜歡。

喜歡以現代人的視角去解讀曾經的曆史,喜歡以現代人的智慧與積澱來思考他們曾經的處境、經曆和種種選擇,理解他們的無奈、體味他們的悲喜,這真是一件十分有意思的事情,不過靜思細想時也常會忐忑,生怕有所偏頗。

轉念又想,其實這正是曆史的魅力,因為除了史書上留下的隻字片語,我們永遠也不能真正得知那些記載於史冊上的人和事。

所以我們可以在自由的天空裏冥想神遊,至於這是戲說還是故事,都不那麼重要了。

隻是源於喜歡。

《大明皇妃》中的主人公,如今就安息在北京西北昌平境內。

在蒼鬆翠柏掩襯下,有十三座肅穆莊重的古代宮殿式建築群,這就是聞名於世的明十三陵。

長陵——為明成祖永樂帝朱棣與仁孝文皇後徐氏合葬墓,另有十六位妃子從葬。

獻陵——為明仁宗朱高熾與誠孝昭皇後張氏合葬墓,另有十妃從葬。

景陵——為明宣宗朱瞻基與繼後孝恭章皇後孫氏合葬墓,另有十妃從葬。

裕陵——為明英宗朱祁鎮與錢、周兩後的合葬墓,自英宗起廢止宮妃殉葬。

茂陵——為明憲宗朱見深與繼後王氏、追贈後邵氏、進稱後紀氏的一帝三後合葬墓。

全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