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虛擬世界的虛擬貨幣(2 / 2)

不過,仔細想想好像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畢竟在這之前,在真實世界,絕大多數煩惱,不也是許多人在疑惑怎麼將一些綠紙從一個地方搬運到另外一個地方。

說起錢這件事情,在黑條的虛擬世界,雖然還沒有統一的中央銀行,但是因為有交換的需求,因此也同樣誕生了一般等價物。

不過,這個一般等價物是虛擬的。

再實在一點說,其實這是整個黑條空間,對於所有使用者的債務。

或許這比較難以理解。

舉一個例子來說。

就是當一個人,向微信或者支付寶裏充值了一百元人民幣,這一百元人民幣看似直接變成了賬戶裏麵的一串數字,但是真的是這樣麼?

不,不是這樣。

充值進去的欠是充值進去的錢,顯示出來的賬戶餘額也好,其它的說法也罷,本質上就是微信和支付寶背後的公司騰訊和阿裏巴巴以他們的信譽為擔保寫下的欠條。

而實際上發生的移動支付,則是一種債務轉移。

買一瓶水的時候,用微信付款,並不是真的給了賣家錢。而是將所持有的微信債務,轉移給了賣家。

這就像是一群人打麻將,在牌桌上輸贏場次都用點數來計算。

這其中有人是開飯店的,你去吃飯,你就可以選擇用這個點數來支付。

因為用了統一的認識,認為騰訊和阿裏巴巴不會違約,有著信心。

所以才能夠將它們與人民幣掛鉤的債務,當做是真錢一樣花。

不過,如果真的仔細在追究,不管是人民幣也好,美元也罷,歐元也算,其實都是一種債務的轉移。

像是許多貨幣上都有該貨幣發行銀行行長的簽名,這玩意不光看上去好看,實際上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隻不過是欠條上的簽名而已。

而至於黑條的虛擬世界,連實物貨幣這個步驟都沒有了。

因為整個池子基於所有進入黑條世界人的潛意識。

所以想要造假是一件極難的事情,因此想要用錢購買這個虛擬世界的服務。隻需要一個念頭,那邊就會接收。

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現實當中會出現的銀行組織賺差價。

而這個體係,不光在虛擬世界能用。

所有使用黑條的人,跡象時在同一個桌子上打麻將。對於這局麻將的點數,所有人都認。

因此,這些點數哪怕是在現實當中,隻要是在兩個使用黑條的人之間,也是完全可以用的。

而貨幣交換的基礎是物質,而物質的基礎則是由人勞動而產生的。

說到底,黑條的虛擬世界,購買的依舊是人的勞動。

當然了,唯一的例外,就是有些人可以選擇出售自己的額外算力。

像是夏爾那位已經瘦的像是沙皮狗一樣的同誌,他完全可以選擇不消耗自身。而是用虛擬點購買其它人的算力,來支撐他所作的事情。

不過,這種有點高端的操作,目前知道的人還不多。

至少沙皮狗同誌還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