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南洋(八)(3 / 3)

看著臉色慘白,在上午濕潤適宜的天氣裏仍然跑的滿頭大汗的傳訊軍官。昆崗不禁微笑道:“孩子,你們畢竟年輕,在這裏呆的時間太短,並不了解這些中國人。”

見那人一臉不解,他也並不解釋,隻命令道:“你們不必管束人家,要大方得體。隻是防止他們與城中的漢人貧民接觸太多,套取情報,去吧。”

昆崗在巴達維亞和中國沿海多年,這些年來麵對著勢力龐大,完全有能力左右爪哇經濟的漢人集團,卻是遊刃有餘,並不吃力。他微笑著看向跑回去傳令的年青軍官,心道:“中國人好於內鬥,不喜歡當出頭鳥,對政治鬥爭天性中有著畏懼和淡漠的情緒。況且信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隻掃自家門前雪,不理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哲學,想讓那些富戶豪門出來起來,領導所有的漢人一起爭奪權力,這真是幼稚的想法。張偉必定不會如此愚蠢,想必是昨天與我打交道的那個年輕的中國將軍的想法。就讓他碰碰釘子也好,待他撞的一頭包,自然就會放棄對巴達維亞不切實際的幻想,轉而去依著他們皇帝的指示,攻打馬六甲城去了。”

與昆崗所料的想同。滿懷熱情,一心以為給了這些雖然身家億萬,卻在政治上全無權力的富商們機會的李侔等人,果然在吳府碰了個頭破血流。

吳家是南洋巨族,吳克淳代表的便是在南洋宗族人口過萬,田產房宅遍布全島,呼吸間可以決定殖民政府政策有強大勢力。這些華商離國已久,在異國他鄉又有了很大的成就,而除了張偉曾經為漢人報仇外,中國政府對這些流落在外的僑民的一貫態度就是:伊輩去父母之邦,甘心流落異鄉,死不足惜。

在種種的態式權衡之下,一心想保持現狀,什麼都不改變的,就是以吳家為代表的南洋巨商們。整個爪哇島上的漢人約有十三四萬,是南洋漢人聚集最多的地方。這些漢人多半來自閩南一地,光是吳、林、鄭三姓,就有過半。而以吳家為首的大商人,一邊是富可敵國,一邊又因勢力和富貴而得以成為宗族領袖。荷人殖民者一向對漢人多有關照,兩邊的關係之好,遠比在國內的漢朝政府更令這些漢人商人們放心。若不是近年來當地土人仇漢排漢情緒嚴重,荷人有彈壓不住之勢,隻怕此次漢朝船隊來訪,這些漢人們都不會表露出太大的熱情。

商人無籍貫,在他們看來,能穩定當前局勢,繼續多年的富貴生活,那才是最重要的。與中下層中保有樸素民族情感和對中國政府忠誠的平民們相比,越往上層的漢商們,越與李侔等漢軍使節保有著一定的距離感。是以吳克淳一見李侔,雖然亦熱情相邀,願意借著這支強大軍隊領導拜訪的良機來壯大吳家在南洋的聲勢,然而卻並不肯以小民自居,並不願意接受來自中國本土的掣肘與領導。可惜的是,一心以為可以借著民族大義和將來可期富貴打動他們的李侔等人,卻並不了解這一點。

傍晚時分,所有的漢朝使者全數彙集在碼頭附近。李侔不必過問,便知道眾人與他一樣,雖然受到了富商們的熱情款待,甚至金珠美妾送上前來,亦不吝嗇。隻是一談及爭取漢人在爪哇的領導權,起事造反,驅趕荷人,壓製土人等敏感話題,各人卻迅即將話題岔開,或是幹脆打個哈哈,不予回答。

李侔心中雖然失望,卻並不肯立刻放棄,隻在碼頭向眾人頓足道:“或者是他們尚且有疑慮,明日大家還是各自出去拜訪,將利害向他們陳述清楚才是。”

飛盧小說中文網歡迎您來,歡迎您再來,記住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