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秋收大典(1 / 2)

秋收大典是玉朝僅次於元旦的盛大節日。秋收大典一過百姓就開始為過冬元旦準備,皇帝在秋收大典那天普天同慶大赦天下。

秋收大典更像是官宦巨賈家的小姐的科考,考試的項目多為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女子往往為秋收大典準備一年甚至幾年。皇家高官富賈都在秋收大典選擇合適的女子進行婚嫁,名門大家往往通過這個時候締結連理結為親家,皇帝也在此時選妃充納後宮。

女子用青紗遮麵,意為希望男子注重女子的“才德”,而非“美貌”。隻是女子身段氣質美貌怎麼可能被一方短短薄紗遮掩,更平添一種若有似無欲拒還迎的曖昧感。

商家往往在這個時候瘋狂販賣產品,無論是參加秋收大典的妙齡女子,還是準備元旦的百姓,對新服飾的需求處於一年之中最盛之時。

整個綢緞業也同女子一樣準備一年,為的就是秋收大典的“豐收”。尉遲綢緞和周氏綢緞便成為從中獲取最大利益的雙方。

尉遲綢緞專為名門王侯閨秀定製服裝以備秋收大典,為整個玉朝的上層社會服務。

周氏則在此時施行一年一度的“促銷”,以極低價格向百姓農民出售過冬棉衣。每年這時兩家都生意火熱,卻因彼此銷售對象不同,也算和氣生財。

隻是今年有所不同,尉遲新當家做出了令玉朝整個綢緞莊都為之震驚的舉動,連日持續降價至原價的一成,將本來隻有富家巨賈才能承受的高價頂級絲綢以低價傾銷,價格雖仍比周氏絲綢高了幾十兩。但是本身隻有上層人物才能穿的衣服,如今百姓多花些錢就能買到,這種思想本身就是對普通平民的強烈刺激和吸引。

秋收大典之前的半個月周氏綢緞連連虧損門庭冷落,與之相反尉遲綢緞各大分號門庭若市人頭攢動車水馬龍。

尉遲綢緞莊在秋收大典半月前開始虧本降價,尉遲管事發現前五天每日清晨都有一小童帶著車馬拿著長長的訂單到尉遲綢緞莊,一買就是幾千兩上好綢緞,這些絲綢若是原價賣出,必是千萬兩也買不來的。

等他發現似乎有人惡意收購,想要向尉遲端說此事的時候,那小童卻再也沒有出現。在尉遲家管事一輩子的老管事自然覺得此事有些蹊蹺,更是反對尉遲端做的決定,隻是畢竟主仆天差地別,尉遲端一意孤行他也隻好聽命。

相較於老管事的憂心忡忡,尉遲端和整個尉遲家已是一派喜慶,靠著“薄利多銷”,看著每天數百萬兩進帳早就不知所以得意忘形,似乎已經成了整個玉朝掌控綢緞業的第一家族,或者是唯一的家族。

尉遲綢緞本身精美別致,因為降價趕工質量不似從前精良。百姓自是不會介意,畢竟尉遲家無論如何都要比周氏的布匹好很多。倒是整個玉朝的上層出現極大不滿,貴族出身,富商巨賈家的小姐夫人所穿衣服怎能與普通百姓相似。

此時所有的小姐夫人想到的就是那個總是會帶著精致絲綢來拜訪的柳碧玉。

柳碧玉這幾日席不暇暖,食不暇飽。新來的繡娘恃才傲物繡出的織品總是慢些,老繡娘更是不滿突然出現在柳家綢緞莊的各個手藝精湛的新繡娘,兩方相爭倒是做出幾匹極華麗的上等綢緞。

然而柳碧玉根本無暇顧及這些,她每日去拜見各個夫人,帶著柳家新出的綢緞,價格仍舊貴的咋舌甚至比往日更貴了幾分,然而那些富人自然不會為這幾百兩銀子糾結一秒。

等到秋收大典之時,除了皇族如以往仍舊穿著尉遲家錦緞,其他參賽的少女身上均是柳家華貴裙裝長袍,薄衫仙姿,風韻傾國。

這次大典之後,玉朝上層都默認了最精美的綢緞為柳家織製,每日來自高官巨賈的訂單不計其數,甚至最後連皇族的服侍也由柳家接管。

等到尉遲端反應過來時,整個玉朝的綢緞業早已是今非昔比,尉遲家引以為傲的繡娘都因趕工疲勞且工錢不如柳家轉到柳家繡坊,尉遲家如果想維持原先的收支平衡能做的隻剩不停降價,消耗自己所剩無幾的價值。

悄然無息發生的變革雖剛剛開始,卻瘋狂發展,不會因為尉遲家的螳臂當車而停下......

秋收大典出現一女子,眉如遠山含黛,嬌顏雖被遮擋,仍能看出絕豔之色,發如浮雲,眼眸秋波流動,笑靨醉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此女子正是禮部尚書養在深閨人不識的大小姐李黛梅。

秋收大典一過成為百姓口中的談資就隻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在秋收大典上一鳴驚人的禮部尚書家大小姐拒絕所有官宦提親,嫁給新科狀元如今戶部郎中榮延城。

第二件是榮延城大婚二日,便上書尉遲綢緞莊所售綢緞並非真絲蠶絲,多是以次充好的次品,第二日榮延城帶著官兵分別帶走尉遲綢緞的主事之人,之後果真查出大量“假貨”,按照玉朝法律抄家,至此玉朝高端綢緞隻有一家:柳家綢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