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太後肯定(1 / 2)

梅園寒梅盛開的消息自然不止慶福一人知曉,後宮眾人皆知蕭承宇素愛梅花。淑妃慕容思琪的明光殿離梅園不遠,她了解皇帝素來喜好風雅之事,遂趁著寒梅盛開之時,前來梅園折梅。

見到寒香亭外守著眾多宮人,她便知皇帝在寒香亭,猜想許是他又在作畫?不由得加快了腳步,靠近寒香亭,她才發現不止皇帝一人在此,竟還有尚家那個傻丫頭!

慶福遠遠瞧見了連忙走出來,在稍遠的地方攔下淑妃:“奴才給淑妃娘娘請安。”

慕容思琪站定,一襲桃紅夾襖長裙更顯她傲人的氣勢:“本宮恰巧折梅,遇見陛下在此,遂前來向陛下請安。煩請公公通報一聲。”

“回淑妃娘娘的話,陛下已吩咐了,讓娘娘早些回去,無需請安。”

慶福的話好似在慕容思琪臉上狠狠地打了一巴掌,傲人的氣勢也被生生掐滅:“麻煩慶福公公了!”

坐在寒香亭的尚景若自然沒有忽略亭外發生的一幕,頓覺手中的肉不香了,放下手中的筷子,幽幽地抱怨:“這肉吃多了,滋味遠不如第一口了。”

“嗬嗬…”蕭承宇喝了一口甘醇的清酒,悶笑出聲,“我也覺著,好似有些酸味!”

“什麼酸味?”尚景若不知所以。

“我瞧著是你多加了些醋!”蕭承宇挑眉道。

此時尚景若才琢磨透他的言外之意,瞪了他一眼嬌嗔:“好啊,你敢取笑我!”

“好了,快些吃吧!”

蕭承宇甚少開玩笑。他把少有的幽默全給了自己,尚景若見他俊逸的臉上少了幾分操勞,多了份怡然,便也隨了他。兩人吃完後,就回了福寧殿。

幾日後恰逢下元日,下元節日與道家相關。道家有三官,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節就是水官解厄暘穀帝君的生辰。

漢武帝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道家之術在曆史中的地位被削弱,因而下元節便不再大肆舉辦法事。

而在大齊似乎沒有這樣的說法,仍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其中尤以佛道儒為尊,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程太後經曆了喪友,喪夫,喪女之痛後對世事愈發看淡,變得更加虔誠,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的法事她都殷勤舉辦,事必躬親。

此次下元節法事程太後邀請京城有名的道家法師—湘南子進宮主持。湘南子此人深諳道法,常為人答疑解惑,坐下信徒無數。

尚景若與蕭承宇還未成婚,本不在受邀之列。但依著程太後的意思,桂嬤嬤還是派人來福寧殿下了帖子。尚景若見蕭承宇沒有反對,便應下了此約。

琉璃深諳宮中生存之道,為尚景若挑選了絨邊玄色短褂,搭配同色係長裙。因著是吃齋誦經的法事,琉璃便未給尚景若裝飾多餘的首飾。

因著尚景若尷尬的身份,桂嬤嬤依著程太後的意思將其安排在太後身側以示敬重。一場法事井然有序地進行著,就連被皇帝禁足的尚景靈今日也破例出了瑤華殿前來。眾妃嬪今日都神情莊重,虔誠祈禱,不敢在湘南子麵前有任何疏忽。法事結束,程太後招待湘南子以及眾妃嬪吃齋。

桂嬤嬤對湘南子也頗為尊敬:“湘南子,這是程太後親自吩咐禦膳房做的素食,金玉滿堂,翡翠玉扇,鼎湖上素,羅漢齋,半月沉江,點心是民間的小吃豆泥骨朵。”

今日雖是一場小法事,但因著湘南子,程太後準備得很是用心。四菜一湯一點心,明明全是素菜,名字卻是別具用心。

尚景若迫不及待地想要嚐一嚐禦膳房特製的素齋,可其他人絲毫未動,她也不敢,隻能耐心等待。直到程太後發話,眾人才舉箸。

一筷素菜入口,尚景若簡直不敢相信明明是素菜為何可以做得這麼鮮美,可口。至於桂嬤嬤口中的下元日民間點心豆泥骨朵即是再普通不過的豆沙包。紅豆沙餡兒甜而不膩,口味適中,外邊的麵皮鬆軟,入口即化,回味甘甜,實在是好吃。她吃得津津有味,意猶未盡,卻未發現一旁的程太後正在偷偷打量著她。

今日程太後有意借法事再好好考察考察尚景若。今日她穿著還算得體,祈福也算合宜。隻是這用膳如入無人之境,專心致誌的模樣倒是像極了初入宮廷的顏玉。顏玉也是這般單純,簡單的幾道菜就能讓她滿足。想到這裏,程太後不自覺地揚起笑意。

法事結束,程太後便派人送回湘南子。眾妃嬪也一一跪安。唯有尚景若被留在了永和殿。

尚景若看著坐在主位略顯老態的程太後,想起了遠在德城的蕭翎柔。蕭翎柔為愛假死逃遁的勇氣實在令她欽佩。

她想不通程太後怎會與蕭承宇關係這般差。若不是前幾日琉璃告知,她根本不會想到,程太後會對蕭承宇的親生母親下毒。

正所謂有其母必有其女,想來程太後也不會是那等凶狠奸邪之人。許是她與蕭承宇之間有些誤會?不然依著先帝對聖康皇太後的寵愛怎會不處置程太後呢?此間種種皆疑團重重,她不敢掉以輕心。

靜坐時,桂嬤嬤端上清茶。尚景若端起白玉小杯,輕抿一口,便覺茶水中略帶苦澀,遠不及福寧殿的茶來得清香甘甜。她忍不住擰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