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門,顧景棠按著腦海裏的記憶,走到東市,穿過正街,來到邊上一偏街上,這裏已經開始熱鬧了起來,這條街買的東西雜,賣包子,餛飩的,已經開始叫賣了起來。
除此之外,還有幾家麵鋪不大的小酒肆,並賣的廣的雜貨店,瓜果點心鋪子。
治海縣裏百姓大多喜歡來這裏買東西,打打牙祭的。
顧景棠選了家常去的小酒肆,正要進去,突然想到什麼,便向邊上聚集在一起的小孩子招招手。
原本這在玩耍的小孩們忙兩眼發光的看著顧景棠,最先反映過來的一個六七歲的小童,身上穿著洗的灰白,打著補丁麻衣,溜著兩條麻稈小腿,像踩著風火輪一樣,像顧景棠跑了過來。
其他沒他反應快點的小孩子們,都是一臉失望後又羨慕的看著先跑出來的小童。
顧景棠看著其他孩子,招手喊道:“再來兩個。”
這話一出,馬上就有兩個孩子急火火的跑了過來。一會的功夫,就見三個孩子就到了他的麵前,三個睜著黑黝黝的大眼睛興奮的看著顧景棠。
顧景棠便把要找的朋友家的地址告訴他們,讓他們給他捎個信,說他在東街酒肆等他們,有事商議。
話才說完,幾個孩子就邁著小短腿,突突突的跑了,隻留個背影給他。
顧景棠看著他們的背影,不由一笑。這才走進酒肆裏。
治海縣是越州下麵的一個不起眼的小縣城,城裏的百姓們大多生活也算不上很富裕,也就是能吃飽肚子。
許多不富裕家的小孩子,又送不起去讀書的,這些孩子們就會在家附近閑逛,最受歡迎得就是街上酒肆周圍,呆在這裏有時候遇上跑腿的活,就幫著跑腿。讓他們幫忙的大人,一般會給他們個銅板當報酬。
所以許多小孩子都很喜歡幹這個活。
顧景棠選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下,點了幾個小菜。不過一刻鍾幾個孩子就陸續回來了。顧景棠一人給了他們一個銅板,三個孩子邊喜滋滋的握緊銅板走了。
還沒踏出門,就聽到幾個孩子商量著要一起去買包子。
顧景棠又等了一會,原主的朋友也陸續的來了。他們中一個是顧景棠一同在田秀才的私塾求學的同窗,姓陸,名明宇。家裏經營一家布莊,家中兩兄弟,他是小兒子,家裏條件還過的去,父母偏愛,就早早的送來讀書。
和顧景棠差不多得年齡,現在也已經成家了,家裏已經有了孩子,想來是想要買房子的。
另外兩個。
一個叫鍾甫,是家中的獨子,現在一家子在縣裏租房子住者,但是他父親在縣裏最大的酒樓當掌櫃,想來家中還是有些積蓄的,也是受田秀才開蒙的,田秀才去世後,因為顧景棠一改往常的行為,來往變少了。
原本不是很想來,但是想到現在能過來,也是看在田秀才的麵子上,老師家的獨女去世,便還是來看看,若是借錢,少的也還是能夠借些的。
一個叫錢嘉儀。錢姓是治海縣的大姓,在這個他們這裏,算的上是大戶了,比田家強的多,蓋因為錢家算的上是官宦人家了,錢家的嫡支,錢嘉儀的大伯是七品縣令,而他堂兄現正在翰林院任九品侍詔,以後的前景可期。
錢嘉儀是嫡支裏年齡最小的,最受家裏老太太的喜愛。人也聰明,就是性格最是跳脫,讀書上也不怎麼靜心。原主和他結交,也完全是因為原主長了長好看的臉。
這個錢嘉儀應該也是個顏控,整個治海縣就這麽大,讀書人的圈子更是小了,文會上見過後,原主原本就是個慣裝的,所以一來二去慢慢也就結交上了。
後來原主暴露本性,在家對妻子喝罵剝削,在外也不過是留戀花樓,飲酒作樂。對於大多數男子來說真算不了什麼。正好錢嘉儀前段時間正好大婚,忙忙碌碌的。兩人見麵時間少,前日才聽說了原主妻子去世。顧景棠已派人去傳話,他就忙來赴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