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小魚苗(1 / 2)

遠處北京城裏的混亂和遠在越州的顧景棠還扯不少關係。

隨著雪越下越大,越州的情況也不太樂觀,越州雖然也是一州之地,但是比起來它周邊的蘇州,揚州的經濟繁華和六朝陪都的地位,和它下麵的杭州,溫州比起來,也是多有不及的。

越州的地理優勢比較少,首先它的鹽堿地比較多,可耕地的麵積比其他幾個州都要少。其次靠經海岸處的地勢有是彎曲不平展的,而且這些口岸水流湍急,遍布礁石,不適合建港口,能建的地方也需要清淤泥,投入不少的成本太高了。

再加上自從禁海令下裏之後,當地沒有被批準的通商口岸,官府更加不可能再投資沿海口建港。甚至不少地方的沿海線的漁村由政府組織內遷了。打漁村是少數幾個沒有內遷的村子。但是這裏的漁民出海打漁也就是在附近打打魚和采珠子。

這裏的海禁政策和閉關鎖國有是不同的,海禁是政府禁阻私人出洋從事海外貿易的政策,改而由國家官府來主導,為了全盤的將海運帶來的暴利全部壟斷到官府手裏,再運到京城最高階級統治者手中,再由他自上而下的分配利益。然後大家一片樂嗬嗬的打牢封建王朝的根基。所以盯緊沿海這片金疙瘩尤為重要。

為了避免因為海運貿易帶來大量的財富,形成民間組織,成為威脅到自己的勢力。也為了海運貿易的長期運營,到來大量的黃金白銀,還有大周缺乏的香料,好滿足統治階層的奢侈生活。專門設立了海運司,為此製定了嚴格的沿海貿易製度。

為防止私下販賣,凡落貨夷船時均須填冊,有故意規避或手續不清者應受懲罰。對於商品買賣也是嚴加規範,交易價格也是控製在一定範圍內,講究賣價公道,有自行訂定貨價或暗中購入貨物者罰。貨物也講究道地,有以劣貨欺瞞夷商者,要處罰。

這時候的大周朝實力雄厚,物產豐富,萬國來朝。周圍小國,以及海的另一頭的國家,也會有不少的商人組織商船過來做生意,海上的風險巨大,伴隨而來也是瘋狂的暴力。十來艘商船,隻要有一膄帶上瓷器和絲綢,還有沿海一些島國的香料回去,便全部是百倍的價格。

但是海貿帶來的好處大多都是上層階級才能享受到的。

越州有沒有什麼特色產業,所以越州就顯的不起眼。經濟不發達,百姓的收入來源比較少,日子過的就要更為拮據。

打浪村便是如此,除了官府偶爾派人下來查看,走個行程。平常日子還是一樣的艱苦。

其實官府也不擔心這些漁村出海跑商,一個是這些漁村大多都不合適建港,而且普通百姓,誰能買的起大船。

而且出海的風險很高,最清楚的就是這些漁民了,不光海上有海盜,還有大海上永遠預料不到的情況。有多少海船開出去,人亡船毀的。隻要國家沒有亂,日子平坦,漁民極少有願意離開陸地,去海上討生活的。

隨著氣候的降低,海麵已經開始結冰了。打浪村的村民們因為顧景棠的提醒,全村人都沒有因此受凍。第二天都提著些東西來感謝他。

原本因為家裏的孩子認字也是間接受他的恩惠,在加上這事情,還有些愛說酸話的人家都不在說了。心裏都暗自感謝他。

顧景堂每家收了點東西,意思下,多的便讓他們拿回去。

因為天氣寒冷,真個打浪村的人都窩在家裏貓冬。隻能早晚看到些人出來掃雪,不然大家都呆在屋子裏。

顧家也是如此,現在幾天都不會出門一次。天氣冷,但是顧景棠現在身體其實已經不怎麼怕冷了,早起後,好不容易把賴在床上的小修謹哄出被窩。給他穿上厚厚的棉襖,兩個人吃了許嬸早早備好的飯,便一同去給看雙胞胎。

去的時候,許嬸正要準備給兩個孩子喂米湯,一進屋就聞到清新濃鬱的白玉米的香味。

兩個孩子已經喝過幾次白玉米熬的米湯,一聞到味,便興奮的哇哇丫丫的說這火星語。這倒是難為了許嬸,兩個孩子,她才一雙手,也不知道先喂誰。喂了一個,一個就不高興急得哇哇叫,慢點還要哭。

顧景棠帶著小修謹進來的時候,看到的就是這樣的場景。

便對著有些急的許嬸道:“給我一碗,我來喂弟弟。”

許嬸忙鬆了口氣,把手上抬著的一碗遞給顧景棠,道“這米好,熬出來的米湯聞著香的很,兩個哥兒被饞的慌。現在我喂的時候,都是一人喂一勺,要是多喂了那個,另一個就要哭,可見兩個哥兒都聰明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