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本章無題(1 / 2)

事情進展得比想象中要順利,最大的問題還是缺人,無論是青壯勞力還是各類工匠,馮智戰開始在廣州以及以外的地方開始大量招募,同時也收到父親馮盎的書信,調派的兩萬五千新兵以及一批工匠已經在前往廣州的路上,而他本人則正在前往長安的路上,曆史上馮盎在貞觀五年的時候才去的長安,如今因為自己的到來,提前了好幾年,著對馮盎亦或者是大唐都是好事,解決了不必要的隔閡,少了不必要的誤會。

馮盎也聽從了自己兒子的建議,此次前往長安帶了不少值錢的東西,有各種字畫,珊瑚等等,最主要的是帶了不少香料,在如今的長安,香料可是非常值錢的東西。看罷父親的來信,馮智戰提筆給自己老爹寫了一封回信,告訴他自己在廣州所做的事情的進展,最後還建議父親到了長安以後可以公開舉行一次拍賣會,並把拍賣會的詳細過程寫了下來,拍賣所得的錢糧全部獻給李世民,長安貴人富人那麼多,必然不缺錢,趁此機會從他們身上擼點錢來討好李世民再好不過了。

寫完信讓人快馬送去給老爹,馮智戰投入到武器的改良中。改良的方法也簡單,八牛弩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增加絞盤,達到省力的作用,僅需要一到兩個人就可以操作。至於投石機馮智戰則沒想太多,直接把元朝時使用的回回炮搬了過來,隻是在體型上縮小了一些,因為要裝到戰船上,太大了擔心戰船承受不住,另外就是太占地方,隻要能發射六十斤左右的石頭並保證射程就可以了。

忙完這些事情,時間已經過去一個月了,隻是缺人的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好,由於擔心影響耕作,造成糧食的短缺,引起物價上漲,馮智戰也不敢招募太多的青壯,當然,招募過來的人都是給了工錢的。錢在往外大把大把的花出去,馮盎又帶走了一大部分,如今馮家已經沒有太多的錢糧供支出了,馮智戰打起了海鹽的注意,經過幾個月的發展,在很多地方都建起了鹽場,產出的量也多了,但馮智戰沒有打算去販賣海鹽來賺錢,老百姓口袋裏的錢也不多,如今食鹽的價格也不低,吃不起好鹽的百姓還是吃不起,不過海鹽的生產方法不久就會上交朝廷,到時很多地方都會開起鹽場來,食鹽的價格自然就會跌下來。嶺南食鹽的價格要跌下來,單單靠馮家時間太慢了,馮智戰想直接幫其他大家族建立鹽場,通過出賣鹽場來賺錢。如今的大家族裏都有不少的傭人,讓這些家族把傭人利用起來,到時食鹽的產量就多了,馮智戰得了錢財,百姓得了實惠,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消息放出去沒多久,前來找馮智戰合作的家族不少,附近一些部落收到消息也派人過來談合作,馮智戰是有求必應,根據各家的實力大小,給他們建立大小不一的鹽場,當然,所需要的人力物力必須他們自己負責。馮智戰把馮仲明調了過來負責鹽場建設,他自己隻管談合作談價錢,最後收錢就可以了。這些家族眼睛裏看著的都是錢,如今食鹽的價格這麼高,生產出來後拿去賣,必然大賺,他們沒想到的是,到時市場上食鹽多了,價格必然下跌,馮智戰可管不了那麼多,先收割了再說,到時賣不出高價馮智戰可管不著。

馮盎派過來的軍隊以及其招募來的工匠終於到了,馮智戰把新兵全部丟給李國棟,讓他著手開始訓練,留下一部分工匠負責武器的生產製造,其他的都送到造船工坊去。馮智戰終於可以閑下來了,每天到軍營或者造船工坊走走看看,檢查他們的進度情況,順便給些建議。

日子就這麼愉快的過著,本來你好我好大家好,這是多麼愜意的事情,但總有人想要搞事情。這天馮智戰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廣州都督李德才,此人以前在長安任職,後來不知道犯了什麼事被貶到廣州來,雖說是個都督,但實際的權力並不大,基本被架空了,今天突然到訪不知有何事。

“不知李都督今天突然來訪有何見教?”

“嗬嗬,本都督此次前來,有幾個問題想問一問你。”

“李都督請問?”雖然沒跟他打過交道,但從馮智戟的口中得知,這人的能力不怎麼樣,德行不不好,馮智戰並不喜歡和這樣的人交往,有事說事,無事混蛋。

“好,那我就直接問了,第一點,不知戰公子對自己到廣州以來所做的事情有何需要解釋的地方嗎?”

“解釋?向誰解釋?”

“當然是本都督了,作為廣州的都督,按理我有知道的必要,你最近大肆招募青壯,還在廣州集結重兵,不知戰公子這是要幹嘛?難道你馮家準備起兵造反?”

“李都督,請你注意講話的分寸,飯你可以亂吃,但話可不要亂講,更別往我馮家頭上扣帽子,你要想與馮家過不去我沒什麼意見,你要告我馮家想要造反也可以,告我馮家造反的折子多了去了,也不在乎多你這一份,至於解釋,那就免了,我沒什麼好向你解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