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賑災之各路反應(1 / 2)

待到一眾心腹來到,李世民已經恢複威儀,“眾位愛卿一定很疑惑吧,無忌你來讀給大家聽聽,朕的好女婿給朕送糧食來了。”

長孫無忌接過折子,高聲讀啊起來,每一份折子的內容都差不多,某某地方收到嶺南馮盎之子馮智戰送糧多少萬石,可就是沒有人知道馮智戰究竟運了多少糧食過來,折子裏也沒有數據,隻提到有近千艘大船。

長孫無忌第一個站出來,“陛下,奏折裏都沒有說到具體運了多少糧食過來,顯然是他封鎖了船上的消息,擔心有人趁機圖謀不軌,但從他敢沿途發放糧食以及弱帶來的船隻數量看,糧食的數量應該不少。”

房玄齡也站出來,“臣也認同長孫尚書的看法,依臣看,此子心地善良,行事當機立斷,不拘泥於形式,又心思縝密,封鎖船上的消息,以防有人趁機圖謀不軌,此子乃是有才之人,陛下當好好培養。當務之急乃是救災,百姓都等著糧食活命,糧食的安全關乎救災的成敗,臣建議朝廷派出大軍沿途護送其安全。”

房謀杜斷,房玄齡已經給出了建議,杜如晦也站了出來,“房相所言有理,糧食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臣也建議派出大軍保護糧食的安全,另外,臣建議立刻派出信使,通知各地阻止人力趕往洛陽,準備起運糧食,並將朝廷有糧的消息傳播出去以安民心,如今大量難民正往長安趕來,城外也有不少難民,派出人手疏導,盡量讓他們返回家中等待朝廷的糧食。”

李世民哈哈一笑,如今有了糧食,他也難得心情大好。“好,就按你們說的辦,程知節聽令,命你即刻率領左武衛趕往洛陽,尋找到船隊的位置,沿途保護他們的安全,朕明日也啟程前往洛陽主持賑災,無忌、茂公,敬德,如晦你們四人隨我前去,其他人留守長安,政事以玄齡為首,軍事以李靖為首。”

“臣等領命!”

眾人領命走出書房,各自忙各自的去了。李世民的這個小朝廷是非常有凝聚力的,商議時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但隻要李世民最終做了決定,誰都不會多說半句,那怕是錯誤的決定,他們也會執行到底。

要說李世民能取得那麼高的成就,他背後的女人長孫皇後功不可沒,兩人的感情曆史也給予了高度的讚賞,李世民深愛著這個從一開始就陪著他打江山的女人,這不正在前往後宮找皇後分享他的喜悅嘛。

“觀音婢,朕來了。”

“妾身見過陛下,如今國有大難,陛下當以國事為重,臣妾這裏一切安好。”

“兒臣見過父皇。”

“嗯,你們都在啊,以後有空就多到你們母後這裏陪陪她。襄城,到父皇身邊來。”

“是,父皇。”襄城很乖巧的走到李世民年麵前行了個禮。

“觀音婢,朕現在心情大好,賑災終於出現轉機,襄城的未來夫君給朕運來了大批的糧食,如今整沿黃河北上,一路上都在發放糧食賑災,不日將會抵達洛陽,朕明日也會出發前往洛陽,主持賑災事宜。”

“恭喜陛下,如果是真的那百姓們就有救了,臣妾現在擔心的是他這次到底運來多少糧食,僅僅嶺南一地,應該不會有太多的產出才對。”

“朕心裏也有這個疑問,不過他既然能搞出這麼大的陣仗來,朕還是決定信他一回,此子行事向來未雨綢繆,在這種事情上不會弄假作虛,朕也不管他從什麼地方得到的糧食,隻要能救朕的百姓就行。”

“陛下心裏還是擔心他故弄玄虛,所以才決定親自前往洛陽的吧。”

“還是觀音婢了解朕,朕確實擔心,以嶺南的糧食產出,根本就不足以支撐他如此做,在朕收到的奏折裏,他已經放出六十萬石糧食了,嶺南的情況朕大概也知道,根本拿不出六十萬石,他究竟是從那裏得來如此多的糧食,船上還有多少糧食?朕心裏沒底,作不出正確的決策,靠消息傳遞又太慢,所以,朕才決定到洛陽去。”

“長安到洛陽也不遠,陛下決定要去,那就去吧,國事為重。”

“嗯,已經安排好了,明天一早出發,襄城你不是一直不願意嫁給他嗎,朕這次好好的為你考察一下他,有機會也讓你見見他,看看他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多謝父皇,父皇不必為我操心太多,父皇讓兒臣嫁給誰,兒臣就嫁給誰。”襄城去一個孝順、乖巧的女孩子,從來不會違抗李世民與長孫皇後的話。

“放心吧,父皇答應你如果他不是個有才能的人,朕就找個理由悔婚。”李世民是個女兒控,雖說襄城不是長孫所出,可襄城的性格、為人,李世民還是非常滿意的,自然為不會冷落了這個長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