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啟明燈(1 / 2)

家裏的收入的確越來越不濟了——爸爸朝誠下崗了。

雖然當年爸爸朝誠的廠子瀕臨倒閉,但是後來在政府的介入下工人轉移到了其他鄉鎮企業,經濟發展帶來的機會讓企業發展的還不錯。

但自1998年爆發了席卷東南亞的亞洲金融風暴之後,原本就持續虧損國有企業更加羸弱不堪,為了穩定經濟,時任國家總理開啟了國企三年脫困的大刀闊斧改革,實施了一係列的困難企業重組、兼並、破產與整頓等措施,試圖力挽狂瀾困境中的國民經濟,雖然改革卓有成效,但也難免會有“陣痛”,不少企業職工下崗再就業。

而這一次朝誠再未能幸免,不幸在此之列。

下崗的朝誠無處可去,家裏的雜貨鋪也早已關門出租了——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型超市開始席卷了各地分散的零售業,小城裏也不可避免的多出了許多這樣的商超:品種繁多,價格便宜,當地的傳統小店鋪根本不是對手,紛紛關門倒閉。

而另一方麵,家裏也沒有人有暇看管,曾經的小店主朝暉進入中學後就再也無暇顧及家裏這個小小的雜貨鋪,隻能作為兒時的經曆保存在記憶裏。

所以人至中年的朝誠,身無長處,沒啥學曆也有沒有什麼本錢,再就業實在是一件難於登天的事,他一時也不知如何是好。

但似乎天無絕人之路,時值2000年前後股市震蕩走高的時期,他發現周圍的朋友都在玩股票,索性也開了個戶,天天泡在證券公司裏,當上了職業股民。

可惜這個世界上最沒門檻的事,往往門檻是最高的。

當然一開始總是順利的,吃飯的時候,朝誠常興奮的談起剛入手的一隻海南的航空公司股票:

“這隻股票一直都在升,從來沒有怎麼跌過,而且其他股票都幾十、幾百塊了,它才不過六塊錢,便宜得要命,就算以現在價格賣了,那也能淨賺幾千塊。”

“幾千塊?那不是你好幾個月工資了”雪梅好奇問道。

“可不是,以後賺了錢,你就不用這麼辛苦了,等著享福吧。”

的確對於曾工資隻有幾百元的朝誠來說,這一買一賣間就能輕鬆錄得幾個月的收入,天底下實在沒有比這更好的工作了,他有著前所未有的成功人士般飄飄然感。

一旁的朝暉聽著父母的討論也不覺被吸引,開始關注爸爸常掛口中念叨的股票。

從電視上、證券公司帶回的報紙上,朝暉看到這隻股票的走勢,他隱約有種一種不祥的感覺湧上心頭。

其實對於股票,朝暉並不陌生。

當然不是他真的天賦秉異,而是小學時最愛玩的一款遊戲,是來自台灣的《大富翁》,這款遊戲依靠搶占購買房地產等資產致富,最終資產最多的人就是遊戲的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