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朝暉!”
在機場大廳出口處,一個形象憨厚穩重的男子揮手向其招呼著。
由於體型不小,在人群中比較顯眼,所以朝暉很快發現了他,應道:
“李振業!”
這個胖男子就是上飛機前致電朝暉的人,也就是幾年前晉華集團的掌門人、朝暉為奪券商牌照而與之舉牌廝殺的“敵人”。
話說李振業出國後,很快根據與朝暉私下協議內容拿到了“真實價格”出售晉華集團股權的所得資金,而後他懷揣大筆資金先去了最發達的美國;
但是待了幾年之後他感覺水土不服,發覺還是東方文化的地域比較有親近感,於是又輾轉來到了日本發展。
到達這裏後,除了經濟發達、文化認同感強之外,他還感受到一種別樣的舒適:
一方麵他發現這裏商業文化中,實業的氛圍相當濃厚,以至於上世紀90年代史無前例的房地產泡沫破滅,其強大的製造業依然能撐起國民經濟半壁江山;
另一方麵這裏的從商環境更為純粹,隻需要集中精力搞好精力即可,得不到特殊的照顧但也無需費力經營那種危險的“關係”;
也大概沒有了以前那些種種“顧忌”,所以他也不再從事金融投機活動,而是遵循父輩傳統進入實體工業,全心全意沉下心來投身科技製造業。
雖然李振業遠走海外,朝暉按協議支付完費用後,還是和這個最後和解的“朋友”保持著聯係。所謂不打不相識,從敵人變成朋友之後,彼此間沒有猜忌,反而多了一份信任。
金融是經濟的血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天然使命,在慈善會上,朝暉向外界公布了集團“產融結合,轉身實業”的未來新戰略,雖然原先自己就是做股權投資起家,本身就是支持實體經濟,後來又全力投身國企改革的大潮,但在收購了融資租賃、信托等牌照,打通全金融產業鏈之後,這種感覺越發明顯,更加明確了“用金融的思想做產業,圍繞產業布局做金融”的戰略布局;
但其實這個戰略並未“獨創”,話說那位日本首富的“老鄉”聯合中東資本搞了個?1000?億美元的?Vision?Fund(願景基金),堪稱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股權基金,已經踏上全球征戰的行程,準備大舉投資新興實業,正一步步將野心變成現實。
而朝暉新引進入局的那位“戰略股東”也斥資千億在全球設立“達摩研究院”,
(DAMO,達摩院代表的是“The?Academy?for?Discovery,?Adventure,?Momentum?and?Outlook,一家“致力於探索科技未知?以人類願景為驅動力的研究院?”)。
該院由全球實驗室、高校聯合研究所,全球前沿創新研究計劃三大部分組成,研究包括:量子計算、機器學習、基礎算法、網絡安全、視覺計算、自然語言處理、下一代人機交互、芯片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係統等,涵蓋機器智能、智聯網、金融科技等多個產業領域。這筆資金將以此為載體進行大規模基礎科學和顛覆式技術創新研究;
總之,金融和實業,二者相生相伴,缺一不可。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五花八門各行其道,無論是從金融跨界實業,還是從實業進入金融,做到這樣的規模後,資本最終亦不過殊途同歸而已。
此外人類有史以來最猛烈的大變革——第四次科技革命風口已經開啟。
對於國家而言,它或將改寫世界格局,國家間實力重排座次;
對於個人而言,它不僅將顛覆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且未來世界新一輪財富分配也必將在其中產生,這是顯而易見的時代趨勢,所以朝暉也未能免俗,順應發展的潮流,用資本進軍人類最高實業領域。
於是朝暉與李振業一拍即合——兩人幹脆一起嚐試著投資海外一些高科技產業,以更加旗幟鮮明的姿態切入實體經濟。
沒想到李振業做實業的眼光也的確獨到,絲毫不輸當年他在金融領域的布局,再次用實力證明了自己絕非一個紈絝子弟,其開發的一些高科技智能產品獲得市場廣泛好評。
萬丈高樓平地起,朝暉本身便非常看重這項投資,這是他戰略轉型的第一步,他將以此引領下屬金融集團向全新的領域開辟,所以雖然金額不大,但意義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