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第 3 章(1 / 3)

感受著身後的拉扯,傅誠心中激動;

這是這兩年內除了要錢外,女兒第一次主動親近自己

他道:“小李啊,我這邊現在有點事情,待會兒打給你。”

掛了電話,他小心翼翼地看著病床上的女兒,“怎麼了閨女?餓了還是想喝水?”

傅芸菁不知道怎麼開口,半晌才試探著問道:“您剛剛在談的是城西的地麼?我可以問問是城西哪裏的嗎?”

傅誠愣了,顯然沒想到從來不關心家裏和生意的傅芸菁,會突然對這個感興趣。

以前女兒從來不讓自己去學校接送,也不告訴別人他們一家是從山西來的、挖礦起家,生怕大城市的同學們知道了會瞧不起。

他沉浸在喜悅中,並沒有多想,見傅芸菁難得感興趣便挺了挺胸,都告訴了她。

因為九十年代後期國際市場道路被打開,與此同時國內煤價停止了統一指導價格、變成市場定價,每年煤價都在飆升。

國內的工廠想要進煤,不僅要和同行競爭,還要和對外出口的貿易工廠競爭;

在此期間獲利最多的是煤老板。

他們隻需要坐著采礦,就有源源不斷的錢流入腰包;

尤其是像傅誠這樣的手握多座礦產資源的,身家地位更是水漲船高。

不少人都覺得傅誠這個人邪得很。

在所有人都覺得煤礦是破爛時,他砸鍋賣鐵買了;

結果煤價飛了。

在簽訂合同時不少人勸他趁著煤價起來了,一次性和那些廠子簽十年的,他咬牙說隻簽一年兩年的短簽;

人們都說他蠢,指不定過兩年煤價跌了他後悔都來不及,結果煤價比之兩年前再次漲了百分之二十。

他之前和某廠簽的合同今年到期,從兩個月前,就有不少大小企業請他吃飯、洽談煤價。

這也導致他每天早出晚歸,根本沒時間管傅芸菁。

剛剛打電話的那個小李,就是一家新興的小廠子,給的價格和大工廠沒有可比性。

這個李老板曾經也是個富二代,父輩在八十年代下海經商,但越做越低迷,到他手裏就還剩些古玩字畫和幾塊城郊的地皮。

為了運作新工廠,他就向傅誠提出了用地皮古玩抵煤價的建議。

傅誠拍著自己鼓囊的肚皮,“城西角巷那塊地啊臨海,周邊都是泥坑和野草,平時除了去釣釣魚,誰去那個破地方1

傅芸菁:……

巧了,如果她沒記錯的話這塊臨海的爛泥地最多還有一兩年,就會被劃為一級開發區,徹底建立沿海地區的對外商貿區。

二十年後的角巷高樓林立,有a市最繁華的商業金融街,出入都是有名的富商政客,可謂a市半個經濟命脈。

但眼下這個消息或許除了正在著手開發的上層,就隻有她一人知道。

傅芸菁心髒狂跳,手心因為緊張和激動而冒汗。

她從來沒想過,這巨大的商機就這麼降落在自己的眼前。

心中不安,她從傅誠那裏問到了這個李老板的名字,陷入沉默。

比角巷地皮更巧合的是,這個李老板的名字她也很熟悉。

李向晨,二十年後鼎鼎有名的富商,因為兒子花邊新聞太多,連帶著李式家族也被人熟知。

據說他的創業路非常艱難坎坷,是經曆了數次失敗後做電訊起家,並沒有和角巷開發掛鉤。

傅芸菁還記得當時李向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他年輕時再等上兩年,或許不用經曆奮鬥和失敗就會成為富翁。

當時網友都不以為然,覺得這是成功人士的凡爾賽。

但聯係眼下正在發生的事情,她更確定未來那個富商就是現在賣地的富二代就是一個人。

現在李向晨隻是一個被工廠起步逼得走投無路的年輕人,還沒有經曆創業失敗轉投電訊行業,更不可能知道角巷未來的巨大價值。

也就是說,按照原有的軌跡,傅誠並沒有接受他的提議,和別的公司簽訂了合同。

但他為了運作工廠,也找到了另外的渠道,在角巷開發前把這塊‘爛地’轉了出去。

無論有沒有傅芸菁,李向晨都會和開發區擦肩而過。

既然如此,現在把角巷地皮拿到手,也不算占了他的便宜。

傅芸菁不自覺吞咽了一下,看向傅誠道:“您能不能……幫幫這個李老板,我之前在城西那邊散步,覺得海邊風景也挺不錯的,說不定以後就升值了……”

這話她自己說的都心虛,要不是她知道未來的動向,根本說不出升值的話;

她也知道四成的煤價估計不是什麼小數目,傅誠未必會同意。

但她實在沒法放任眼前有金子卻不撿。

她已經開始想如果傅誠拒絕了、或是追問她,自己該編什麼說辭。

沒想到傅誠隻是愣了片刻,就滿口答應了。

“閨女喜歡海邊的風景麼?那就跟他換了,到時候直接轉給你當不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