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怎麼可能(1 / 2)

“哇哦。”趙瑞瑞雙手捂住嘴巴,“我是不是看錯了。”

趙榮涵也很驚訝:“他猜中了,他怎麼猜中了。”

寧遠恒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趙榮懷愣了一會,眼睛直直地盯著梁修誠的紙:“見鬼了。”

趙瑞霖皮笑肉不笑地冷笑幾聲:“小恒哥,又輸了?”

“梁先生,你為什麼會說這塊玉隻值三十萬了?”趙榮鵬並不關心價格是多少,他很關心梁修誠為什麼說隻值得三十萬。

“這隻螃蟹,長大概十厘米,寬大概八厘米,玉螃蟹表麵完整,表麵帶著沁,上麵雕刻著荷葉螃蟹紋飾,做工精致,形象逼真,屬於明代很有特點的圓雕玉質擺件。

“每個朝代有每個朝代的特點,明代玉器造型粗獷,多采用鏤雕的處理方式,線條剛勁利落,棱角分明,陰刻線寬深粗放,邊棱鋒利,槽地砣痕明顯,過線有岐出現象,一般不清底。

“我大膽猜想了一下,收藏的這隻玉螃蟹的人,應該是清代的人,他對明代雕刻很有研究,這塊玉又不錯,所以嚐試著把玉做改良。他找了一塊層色好的玉,使用立體圓雕工藝,采用透雕浮雕陰線刻等表現手法,既帶有明顯的“粗大明”的時代風格,又非常細膩地雕刻出了螃蟹兩螯向前,八爪蜷縮,圓睛凸起的生動姿態,可謂活靈活現,呼之欲行。”

“你說什麼?”趙榮鵬很驚訝,“你是說,這塊玉是清代的玉,清代的人仿造的明代玉?”

“是!仿造這種東西,不隻是我們現代人才會去做,古代人也會去做。三叔,你對古董有研究,你應該知道中國畫,在古時候要裝裱,裝裱的時候,要把紙一層層的揭開,一些高仿古畫的人就是在裝裱古畫的時候,會把一些顏色不足的紙層接起來,當作真跡去賣。”

趙榮鵬點點頭:“確實是這樣的。”

“這塊玉就是這樣,清代的仿造家用清代的玉仿造了明代的玉。”

“你憑什麼說,是清代仿造家仿造的。”寧遠恒還是很不服氣。

“清朝的始祖努爾哈赤來自今天的東北三省,東北盛產岫玉。岫玉是四大名玉之一,大體分兩類,一類是老玉,也稱河磨玉,其質地樸實凝重色澤深綠,是一種珍貴的璞玉。另一類是軟玉,其質地堅實而溫潤,細膩而圓融,多呈綠色,而其中以純白金黃兩種顏色是罕世之珍品。在這一曆史背景之下,玉器得到了空前發展,形成了中國古代玉器史上的最高峰,在玉質之美做工之器形之眾產量之多使用之廣等方麵,是曆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玉器所不能媲美的。這塊玉是和田玉,和田玉產自新疆。康熙的時候一直個新疆大戰,所以,那時候的玉比較困乏。”

梁修誠遲疑了一下:“這塊玉的仿造者力求造得跟明朝的玉很像,所以得到這塊玉石的時候,仿造明朝的雕刻方法。而玉螃蟹這種的東西,大部分隻能是把玩的玩物,不會是擺件。當然,也有可能。然後,我在加上這玉上麵一些信息,比如皮殼,光澤,因此判斷是清朝的玉。”

梁修誠指著上麵一些泥土:“你們看看上麵略帶一些土質。我大膽的又猜想了一下,這是後麵一些仿造者故意加上去的。這玉是清朝留下的,因為清朝的仿造者已經給他們提供了良好的仿造的底子,他們再在這個底子上仿造就更容易了。”

“梁先生,你說的太好了。”趙榮鵬很驚歎,“我開始看到這塊玉的時候,我也很奇怪,有很多東西跟我想的不一樣,我現在總算是明白了。他是古人仿造了一次,又被仿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