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珺瑤立刻回答:“禹是很努力有責任感,企業家都喜歡這樣的人。他的父親不負責任。”
“那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禹的父親治水不成功,為什麼禹治水就成功了?”
趙珺瑤愣了一下,“這個我還真沒有想過。”
“禹的父親治理洪水的辦法是采用堵,他覺得把水堵住,就行了。而禹治理的辦法是疏通。這就是我剛才跟你說,為什麼殺人並不是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你要學會疏通。除了,方式正確意外,還要學會提拔人,找助手,更重要的是全局觀。”
“全局觀?”
“對,就是這個事情要疏通的話,怎麼去疏通。
大禹考慮到這個任務很特殊,又找舜帝說,要助手,於是,舜就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協助他的工作。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
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又開始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嶽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
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吸取了父親采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幹。
他治水的辦法並不死,而是根據實際情況去判斷,隻有最後達到一個良好的目的就很好。
比如,他治理黃河上遊的龍門山,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麵,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
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可怎麼辦呢?他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隻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
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裏,就遊不過去了。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隻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隻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你怎麼知道那麼多故事?”趙珺瑤很好奇地看著他。今天的她又一次認識了梁修誠的才華。
“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把自己看的零零碎碎的故事憑接起來,然後再加上自己的人生感悟,就有那麼多了啊。”
“我老公都是深藏不露啊。”
梁修誠默笑繼續說:“一個人不僅要有才華,還要有德行。這樣才能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