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沒有多大的自信能夠一槍擊斃榮昌,道:“我怕打不準,你來射擊。”
廖飛理論知識沒有問題,但特種兵的時候都學過,雖然狙擊也聯係過,不過他並不是專業的狙擊手,打九百米內的目標沒有問題,距離遠的,同樣沒譜。
02年的時候,各種狙擊的設備還不成熟,加拿大帕特麗夏公主輕步兵團第三營的狙擊手使用美製TAC-50狙擊步槍在距離2430米遠的地方狙殺了一名武裝分子,不過當時是開了三槍,第一槍打中背包,第二槍沒有命中,第三槍才命中。
09年的時候,狙擊設備又發展了,英國皇家騎兵隊的資深狙擊手克雷格·哈裏森用L115A3狙擊步槍在2475米遠的地方精準地幹掉了兩名恐怖分子。
現在廖飛要在兩千多米的地方進行狙擊,他們都不夠專業,要是暗影的狙擊手來這裏,這個距離還不算問題。可對他們,就是個大問題,而且廖飛缺乏設備。他沒有能夠測試到兩千多米的激光測距儀。不能知道準確的距離。還沒有多普勒雷達,也就是測速儀,不知道使用的子彈初速是多少,同時缺乏氣象探測儀,不能準確地知道氣壓、海拔、濕度、風速、數字方位、風向。最最主要的是還缺少一台計算機,來計算彈道。至於狙擊步槍沒有進行歸零射擊,那都不算是事了!
從這些技術上可以看出,想要達到首發命中,在超遠距離上,必須要有高科技的裝備。計算機現在可以用手機來代替,隻要安裝彈道軟件就好,便攜氣象探測儀也和手機大小差不多。至於測速儀,軍人可以在軍營中測好。測距儀也不大,這些東西美軍統統都有,狙擊手可以輕鬆帶上。而對廖飛來說,這些東西目前沒地去找。要是有了彈道軟件,將各種數據輸入,就能算出最好的射擊點,輕鬆達到首發命中。
廖飛缺少設備,但這是個機會,他們總不能連槍都不開,直接放棄。要是那樣的話也太挫了!廖飛接過狙擊步槍,默默地調校,心中不斷地回想之前學過的技術。當他將準星套入榮昌的身體時,腦海中再次過了一遍,看看有沒有什麼漏掉的。
突然,他想起巴西在赤道上。是在赤道上的國家。而赤道在狙擊,還有一個大的問題,那就是科裏奧利效應。
廖飛記得當初的狙擊教官曾經說過,科裏奧利效應是指地球自轉對子彈遠程射擊彈道的影響。射程在720米以內,不用考慮這個效應。不過當狙擊距離達到1800米以外時,就必須將這個考慮進去。在地球的兩極,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最小的,到了中緯地區,地球的自轉速度是每小時1300公裏左右,而在赤道,速度是每小時1600公裏。也就是說當子彈飛向目標的兩秒鍾的時間,因為地球的自轉,子彈會偏離目標。向正南射擊,子彈會偏右,向正北射擊,子彈會偏左。
為了能夠準確地打中榮昌,廖飛拿出手機算了半天,才將準星重新挑好,瞄準榮昌,狠狠地扣下扳機。
巨大的槍聲傳出,沒有安裝製退器,也沒有安裝槍口抑製器的狙擊步槍傳來很大的後坐力,子彈以超音速的速度直接打向榮昌。
羅蘭手持觀測儀,希望子彈能夠將榮昌擊中。
子彈打碎餐廳的玻璃,鑽進了旁邊桌的一名老外身體中,當場將其打倒。
啊!
餐廳中發出刺耳的尖叫聲,大家四散奔逃。榮昌這個時候發揮出情報人員的精明,不管是不是對自己下手,他都立刻混入到人群中狂奔,避免再被人給打中。
廖飛重重地拍了下牆,已經失去了狙擊榮昌的機會,現在他們必須得逃走,否則一會就會有人來抓自己。他得一槍沒打中別人,正好打中了之前在汽車裏監視的CIA成員。那貨多倒黴,好不容易從警局裏出來,還被廖飛不故意給一槍斃了!也算是倒黴透頂。要是他沒死,都應該去買彩票。
巴西情報局的人掏出槍,衝進餐廳,一方麵維持秩序,避免發生踩踏事故。另一方麵也是將CIA的人攔住,擔心他們亂動引發槍戰什麼的惡性的事件。
其實槍戰根本引發不了,在白天中,沒有人能夠看到兩千米外的槍口火光和硝煙。要是在夜裏,沒有安裝抑製器的廖飛倒是會被發現。
廖飛和羅蘭將槍扔進車裏,開往餐廳,看看能不能跟蹤到榮昌,找機會近距離幹掉他。
CIA的人大聲呼喊,讓巴西情報局的人叫救護車,別看他們的同事已經變為屍體,他們還是想要進行搶救。
廖飛趕過去的時候,榮昌早已經跑得沒影,比兔子跑得還快。那速度,簡直趕上火箭了!廖飛放棄繼續尋找榮昌,驅車和羅蘭回到酒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