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工通過飛機上的攝像機,一個個地數敵人的人數,最終確定為三十四人。
不對,沙鍾情之前彙報說至少有三十六人。由於沙鍾情無法看到所有人,計算的數字隻有有所遺漏,絕不可能比正確的數字多。總不能是太平間裏的屍體詐屍,出來幫莫奈斯等人吧!
至少有兩名或兩名以上人員沒有上車,他們留在大樓內。他們有什麼打算?人質都上車,留在大樓還有個屁用?這隻是個醫學院的實驗樓,又不是重要的科研基地,就算和大樓同歸於盡,也沒有任何價值。
莫奈斯帶人登上客車,每一排都有十五個人站在窗口,槍口朝外,雖然在探照燈的強光下看黑暗的地方根本看不到,但他們主要目的並不是還擊,而是阻擋外麵的人看清楚客車內的情況。
“瞄準左麵第一名,穿迷彩服的恐怖分子,百分之百擊斃,人質情況看不到。”狙擊手一號彙報。
“瞄準左麵第二名,穿迷彩服、絡腮胡的恐怖分子,百分之百擊斃,人質情況看不到。”狙擊手二號彙報。
……
為了消滅他們,數十名狙擊手遍布四周,槍法最好的特工都拿著槍化身狙擊手。可敵人組成人牆,擋在車窗處,其餘四名恐怖分子和幾名人質都趴在車內,具體情況無法看清楚。
洪永強沒有被算在三十四名恐怖分子之中,他但是單獨存在。此時正坐在駕駛位上,準備開車。
一名老特工勸道:“廖飛,雖然看不到人質的情況,但現在是突擊的最好情況。一旦他們開車離開,變數太多。”
廖飛內心有些不安,畢竟沒有對方剩餘的兩人,誰知道這兩個貨是要幹什麼?難道他們手中有什麼大規模殺傷性武器?還是那兩個人因為內訌被殺?又或是剛才吃多,撐死了!當然,精銳特種兵撐死了隻能出現在戲劇裏,這種情況不可能發生。
老特工看到大客車發動,焦急地道:“他們的汽車發動了!要是現在不進攻,之後動手我們人員會有傷亡。”
廖飛也導致現在狙擊手都在樓頂或是車頂,隻要開火,對方根本沒有反擊的機會。一旦上路,再交火的時候,因為距離太近,勢必會出現傷亡。可士兵和百姓的差距在哪裏?士兵就是時刻準備為國捐軀,馬革裹屍的人。他們是保護百姓的人,是守護者。不能因為可能在交火的時候犧牲的人比要救的人更多而不去行動。
很多軍隊的信條都有不放棄戰友。也就是不拋棄、不放棄。像是拯救大兵瑞恩中所演,為了去救瑞恩,犧牲了很多人。這是二戰中真實故事改編而成,故事的主角真正本名為美軍第101空降師E連士兵弗裏茨·尼藍,在E連攻下卡倫坦灣後得知他在第82空降師的哥哥鮑伯陣亡的消息,同時他在第4步兵師的另一位哥哥也陣亡於猶他灘頭,不久後三哥在同一周中於中緬印邊界被擊落失蹤報備,同一天中尼藍夫人同時接到三封兒子陣亡的電報,弗裏茨是家中剩下唯一生存的兒子,陸軍於是下令將他優先送回國。當然,真實事件中他三哥沒死,被日軍俘虜,然後被英軍救了!
軍隊為了一名士兵,都可以犧牲更多人去拯救,更別提是四名人質。哪怕軍隊在交火中犧牲四十人,隻要能將四名大學生救出來,也是值得的。
廖飛盯著客車,道:“不要開火,讓他們走。”
“你……”老特工有些急,他認為廖飛是因為沙鍾情才沒有下令開火。
特種兵營長的臉色微變,很快再次恢複成古井無波的狀態。士兵以服從命令為天職,隻要命令正確,哪怕讓他現在去跳火坑,或是用肉身去攔客車也可以。
莫奈斯打電話告知廖飛,立刻讓直升機離開,不許在客車上空,否則就殺死人質。
客車朝著校外駛離,直升機也在駕駛員的操控下拉升離開。當客車經過學校門口時,莫奈斯發現校門口的障礙正在被清除,兩旁是沙袋堆砌的機槍堡壘,槍口全都黑洞洞地對著客車。可以說隻要一聲令下,兩支機槍噴吐的火舌就能將一車人全部殺死。
老外們緊張地盯著機槍,生怕他們一不小心開火,這時隻要有任何一個人走火,就是血海般的慘劇。
他們看到路障別挪開,也沒有人開火,離開學校的範圍時,集體鬆了一口氣。
廖飛道:“進入實驗樓。”
特種兵營長命令道:“突擊實驗樓。”
實驗樓樓頂的士兵在每一層索降下去一個小隊,大門口也衝進去兩個小隊的特種兵。大家用最快的速度進行偵查,找出可能隱藏的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