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攻擊和防守的戰鬥中,因為有了麥克林的放水,成功攻破CIA的防線,獲得成功,不但刪除了監控錄像,還讓我方得到了很多了各國特工的訊息,這些特工有的是CIA派到世界各地的人員,還有的就是各國的特工人員,被CIA的人發現後,登記存檔,這下都便宜了我國的情報組織。
麥克林本來想讓廖飛派人將錄像刪除,避免自己被發現,所以在我國黑客攻破CIA網絡的時候,他也沒有迅速下令斷網,進行數據保護。當他得知我國竊取了這麼多機密,麥克林嚇得腿都軟了,雖然幫廖飛弄假身份已經是叛國,不過畢竟罪名單一,也不是非死不可的罪行。而內部網絡被攻破,要是被查出來他是有意放水,導致眾多特工身份泄密,隨時都有可能被抓或是被殺,那他被抓住,絕對沒有任何活著的可能。麥克林很後悔,恨不得抓到廖飛暴打一頓,或是直接舉報,不過事已至此,後悔也無用。就算是舉報,將廖飛抓住,那些被泄密的特工情報也不可能追回,這是網絡的時代,電子的時代,一旦拷貝,瞬間就可能被對方拷貝成千上百份,追回來也沒有任何作用。
麥克林經過長時間的心裏掙紮,決定按照之前的計劃,幫助廖飛。畢竟廖飛是我國的優秀特工,也是一條退路,隻要稍微有個風吹草動,麥克林就會逃離美國,去我國避難。
翌日,廖飛稍微收拾一下,趕往CIA總部。
CIA在國內沒有執法權,所以保衛工作還是由當地警察和武裝部隊來完成,但隻有最外圍工作是警察負責,防守CIA的都是特種部隊負責。廖飛來到CIA的大門口,特警在仔細檢查每一輛進出的汽車,不但要將裏麵人員的身份確認,還要用警犬聞聞,確保沒有帶高危武器,後備箱也要打開,避免有人躲藏,經過一係列的安全檢查後,才會獲準進入。廖飛沒有開車,因為汽車的檢查過於嚴密,並且廖飛沒有假身份登記的汽車,如果租車的話,租的車輛也沒有在CIA登記過,會很麻煩,一旦有人懷疑,查詢出汽車是租賃的,到時候更加麻煩。廖飛打車來這裏,並不突兀,CIA的員工上班隻有三種方式,一個就是自己開車,另一個是打車,打車也不遠,從華府到CIA也不過才8英裏。沒有多少錢,最後一種方式是乘坐巴士,23C線,隻要幾十美分就可以到達CIA。巴士每天早上7:12、7:46和8:16發車;34分鍾之後抵達CIA總部;下午4:38、5:08、5:40返程。
廖飛選用的是打車,因為CIA的雇員太多,雖然CIA擁有數個巨大的停車場,但還是有很多人坐車過來,廖飛要是坐巴士,很可能會遇到CIA的員工,雖然廖飛不怕,但是能避免暴露的幾率還是要避免的。
CIA大門口處的特種兵挨個檢查進入總部的員工證件,輪到廖飛的時候,廖飛將證件遞了過去。特種兵接過廖飛的證件,上下打量了廖飛一眼,看得非常仔細。雖然CIA有很多人在這裏工作,不過特種兵每天值勤,雖然不至於全認識,絕大部分的員工也看著麵熟,知道是自己人。廖飛這張麵孔很生,特種兵一次都沒有看到過,而且廖飛並沒有化裝成金發碧眼的外國人,而是一副亞洲人的模樣,現在正是對所有亞洲人都保持極度警惕的時候,特種兵才會對他的身份有些懷疑。
特種兵將廖飛的工作證放在儀器上,一邊用懷疑地眼神打量廖飛,一邊等待著儀器返回信息。廖飛的表情很平靜,麵帶微笑看著特種兵。特種兵的手持儀器發出滴的一聲,廖飛的信息傳遞回來。特種兵發現廖飛的信息準確無誤,確實是CIA的人,將證件遞給廖飛,放他進去。
CIA每年都會招收很多人,隻是一般情報人員,也就是主要從事情報分析、科技情報等工作的人員就需要1000多人,而CIA會收到15萬到20萬份簡曆,其中有一萬兩千多人能滿足基本要求,也就是美國公民,21-35歲,大學畢業,平均成績在3.0分以上,有出色的口頭和書麵交際能力,有積極參加課外活動的記錄,無犯罪記錄。有固定工作的記錄火服役經曆的人會被優先考慮。至於行動處的間諜和特工人員則是由行動處的人進行招募。也就時說CIA一年至少進入一千多人,有時能達到小兩千人。這麼多的新人,特種兵也可能會有疏漏,所以他也沒有報告給上級進行更嚴格的核查。
廖飛進入樹林環繞的外圍,慢慢走向總部大樓。老總部大樓1963年竣工,高8層。由於人員擴張,裏根時期又開始修建新大樓。新樓比老樓還要大,形成了今天的兩棟樓組成的巨型建築組成的總部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