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古人(2 / 2)

宮中來人生氣地說:“你要救別人的命,就不顧惜自己的命嗎?”範彬說:“我這樣做固然有罪,但也是實在沒有辦法,若不急去搶救民婦,那婦人就會頃刻死去,她的生命就沒有希望了,一個家庭就完了。

至於我這條小命,希望寄托在英王身上,僥幸得以免死,我願承擔全部罪責。”說完,急忙趕去搶救民婦了,民婦果然被他救活了。

事後,範彬回來拜見陳英王。陳英王責問他為啥才來?範彬就把事情的經過和自己的想法訴說一遍。

陳英王聽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高興地說:“你真是一位賢良的醫生啊!既有高明的醫術,又有仁慈的愛心,能體貼我的黎民百姓,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呀!,

範彬冒死救活了民婦,實在難能可貴!在範彬的心目中,生命沒有高低貴賤;那時,他所要做的就是搶救生命,別無他慮。其高潔的醫風,今天依然令人感佩!

再來說一個不愛錢而又甘願奉獻的名醫唐介庵。

清黃退庵《友漁齋醫話》載:清代乾嘉年間,浙江嘉善縣的名醫唐介庵,因善用大黃,被大家譽為“大黃先生”。他胸懷仁慈,性情厚道。

他給窮人治病,隻要請一次,下次就自己登門。他出診時,幾裏地之內,就步行而去,從不坐船。

還經常帶著紙墨筆硯和一些錢,診完病人,寫出藥方,不再使病家向鄰居求借筆墨。實在貧窮的病人不僅不收費,他還要搭上藥費。

曾有一個病家,深秋季節還睡在竹席上,唐先生問:“現在睡竹席不適宜了,何不換上草席?”那人說沒有錢買。唐先生回到家裏就派人送去了草席。

又有一個病人,依靠手藝生活,好不容易積攢了十兩白銀,時常放在睡處。有一天,忽.然不見了白銀,病人臥病在床,寢食不安,請唐先生給他醫治服藥,竟毫無效果。

後來,唐先生了解了內情,就在自己衣袖裏帶去了十兩白銀,借診病之機,暗地放在病人枕頭底下。一天早晨,病人發現白銀還在,喜出望外,病情也隨之好了。

唐介庵為人治病,任勞任怨,不辭勞苦,心細如發,還能舍藥舍錢,救濟貧苦病人的。”

易仲酰咬了咬牙,感覺到自己被內涵到,狠狠的轉身,來到蘇塵麵前,欠身道:“蘇塵先生,剛才是我態度不好,為了兩位病人的健康,請您大人大量,救治他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