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陽春三月,天氣逐漸暖和起來,南方有些州縣已經開始春耕,農業是東唐的主要收入來源。
清明節前,李恪吩咐禮部尚書柳鳴安排祭祖事宜。
此時西南方還不宜耕種,隻能是翻翻地,上上肥,而東南方雨水好,天氣好,長孫無忌派人工部去南方參與春耕。
古代的清明和現代差別很大,尤其是皇室,更加注重清明禮儀。
在這之前李恪以為應付應付就算了,而柳鳴列出的條條款款,讓李恪看了頭疼。
但是也還是要照做,這是規矩。
此時的南方,東唐工部的人到了之後發現南方人引河水入田時,會消失在河裏很久開鑿河道。
他們想起了此前長孫無忌吩咐的全天下尋找龜息秘法,也許就是這樣一種本事。
眾官員和當地百姓詢問,他們說隻是他們有技巧在水中換氣,所以憋得時間長,村裏的老一輩人很多能憋更久。
這一消息傳回長安,長孫無忌馬上帶人前去學習。
老鄉們並不希望長孫無忌將這種方法用於戰爭,長孫無忌騙他們說是用來防守高句麗的進攻,他們信以為真,就教他們這種換氣方法。
這方法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這些士兵的肺活量本身很大,隻要他們能在嘴裏存足夠的氣,能夠在水下憋很久。
長孫無忌考慮到真一教有內力基礎,也許能夠更好的駕馭龜息秘法,在自己士兵聯係的同時,召集真一教,共同學習。
真一教也希望自己能夠複仇流雲派,自然聽從長孫無忌建議,前往學習。
在學習的同時,這些士兵也參與南方春耕,南方水稻的插秧很快就完成了。
長孫無忌還在南方大量征兵,幾乎花光了所有從海下宮殿裏帶出來的金銀。
“李恪,這一次我們走著瞧。”
東西兩朝還在進行清明祭典,李恪知道清明節在盛唐開元盛世時期的活動很豐富,就提前帶到了朝中,組織朝中百官除了祭祖以外的活動,此時的涼州已經非常發達,涼州百姓也參與其中。
李恪也去了飯館給江山的妻子帶了些酒菜,發現江山的妻子就在屋後祭拜。
“相公,當朝皇帝體恤百姓,就像你說的安居樂業,我體會到了,可是我並不喜歡這裏,因為這裏沒有你。”
這是李恪在江山死後第一次聽到他的妻子說這麼多話。
李恪無奈的搖搖頭,今天既是清明,就不多打擾亡人清靜,放下酒菜就離開了。
事後,李恪和王安一同騎馬去了涼州西山。
兩個人坐在山頂,一人一壺酒。
“我們從來沒有像這樣喝過酒。”
“他也沒有和陛下這樣喝過酒。”
李恪望著夕陽,眼含淚光。
對於李恪和王安來說,淩風都是個意義非凡的人。
“如果真能見到他,陛下想對他說什麼?”
“就和他喝一壺酒吧,在他眼裏,我永遠都是那個高高在上的皇帝,他絕對不會像你這樣和我一起喝酒。”
王安笑了笑,很苦澀,他也沒和淩風喝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