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恪開始四處借錢,找拓跋海,找李治,先把百姓的錢堵上,可是時間越拖越長,已經有人到錢莊裏鬧事。
“這群刁民,錢莊這一年多來給他們帶來多少收益,現在聽到一些讒言就翻臉不認人。”
“劉卿,既是百姓的需求,我們就盡量滿足,而且錢莊的錢本來就是可以取出去的,這是他們的權利。”
李恪跑了很多趟,總算是湊夠了還給百姓的錢,但是再也沒人往錢莊裏存錢了,錢莊生意一落千丈。
“陛下,探聽清楚了,有人散布謠言說我們軍費超支,百姓以為我們拿他們的錢去打仗,怕我們到時候還不上,再也不願意往我們這裏存錢。”
“一定是長孫無忌幹的,他最近已經很多次使陰招破壞我們的生意。”
李恪想到是長孫無忌幹的了,之前長孫無忌從李恪這購買大量牛羊肉,往裏麵加水或者其他東西,又以李恪的名義便宜賣給了百姓,百姓吃出牛羊肉的不對勁,都以為是李恪動了手腳。
如今李恪很多生意在東唐都寸步難行,隻要西唐人全力支持李恪,但也有少部分人開始懷疑起了李恪。
“陛下,總要想想辦法還擊才是。”
長孫無忌那邊一定要給一些顏色看看的,但是現在最重要的就是先安撫好百姓的情緒,自己的各項工作都要重新恢複起來。
李恪翻遍了腦子裏學到的知識,可是沒有適合大唐那個時候的國情的。
如果能造一些假錢分給百姓,讓百姓相信西唐不缺錢,也許事情會有轉機。
可是假錢一旦暴露,那麼就會適得其反。
李恪想到一種手段,類似於信用卡,李恪通過錢莊的存取記錄,分析這些人的債務償還能力,讓全國各地錢莊給所有人做一個信用評級。
李恪找來戶部的名冊,用了大半個月時間和戶部一起給登記在冊的百姓做評級,每個人的後麵都跟著一個數字。
這個數字則表示百姓有多少的信用額度。
然後安排錢莊印製這種賬本,分發給百姓,百姓可以不用真錢,每次消費就劃掉一些額度,到了時間把錢還上就可以了。
李恪把這些作為自己的錢莊政策,向全國百姓宣傳。
對外統一說,通過和錢莊往來,百姓信用良好,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在指定地點進行消費。
而前麵試運營的都是隸屬於朝廷的飯莊,甚至能交易一些土地。
起初百姓對這種消費模式都很抗拒,剛開展起來並不順利。
李恪想了個辦法,找了一些官員當托,在一些生意好的飯莊演了一出戲。
“沈兄,今天這頓飯,我來請。”
在涼州一家火鍋店,幾個人吵吵鬧鬧,惹人注目。
“李兄,不用了,你還不知道吧,我在這吃飯都不花錢。”
百姓一聽說不花錢,都停下手裏的筷子,往這邊看。
“怎麼這飯莊是你家開的不成?憑什麼你吃飯不花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