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中外聯姻(1 / 2)

李恪和李治為了將自己選中的那些外邦人歸化成自己人,想到了和李治府上的侍女聯姻的主意,但是李治覺得這些人並不合自己的心意,且不說這些人對於漢文化了解多少,他們的知識儲備在本土來說也並不高。

“也真是委屈這些侍女了,不管怎麼說都是我大唐子民,隻是為了完成我們的實名而要做出這樣的選擇。”

李恪內心也覺得很愧疚,但是這算是他能夠把握住這些人的最好方式了,現在的邊境線仍有外邦人源源不斷的趕過來,如果不盡快處理,很容易引起騷亂。

在相親的同時,李恪派出外邦使臣和各國去進行交談,要求各個國家控製自己人口進唐的數量,並且想要來到大唐起碼要通過自己的測驗。

至於怎麼測驗,李恪的心裏也沒有一個好的辦法,語言不通說什麼都是徒勞。

侍女見到了這些外邦人覺得一時新鮮,沒有李恪想象中那麼排斥,於是就安排這些人簡單的相處幾日,大家語言都不通,隻能靠一些肢體語言進行交流。

不過通過幾日的相處,這些侍女沒有很挑剔,可能也是意識到自己的地位吧,如果自己的相公能夠被朝廷任用,自己的生活也會發生一些轉變,就算是沒有感情,也算是能通過另一種方式獲取自由吧。

令李恪意外的是,這些侍女竟然都接受了自己的相親對象。

“沒想到這件事這麼順利。”

李恪還和李治去討論這件事,李治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也許就是各取所需吧,兩個都沒辦法正常交流的人能有什麼感情呢,但是如果這種方式能夠還給這些人自由的話,也許她們願意這樣做。”

“那就對她們好一些吧,她們也算是大唐的功臣了。”

“這些人就安置在晉王府附近吧,這裏畢竟也是她們的家,有任何困難的話臣弟也好幫助她們。”

李恪和李治兄弟二人交談到很晚,李恪也覺得要讓這些侍女不白白犧牲,決定為她們辦一個風風光光的集體婚禮,自己將要親自主持這樣的婚禮,順便也要想全天下宣布,大唐是一個充滿博愛和包容的國家,正是因為這樣的力量才鑄就了今天的盛世。

可是李恪這樣的決定卻遭到了大唐一部分保守派的反對。

這些人認為這樣的聯姻會有損華夏血脈,把這些外邦人視作是劣等民族,有一些大家族的產業裏甚至都不願意雇傭這些人,在他們眼裏,這些人連奴隸都不算。

李恪還是希望這些人能夠轉變一下觀念,但是李恪忘了自己和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在自己的那個時代,人與人之間是沒有這麼大的歧視,畢竟這種事也不利於發展。

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華夏人已經開始出現了早期的民族融合,在魏晉南北朝時期,華夏人開啟了民族融合的第一個巔峰。

李恪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這一做法獲得了很多其他民族兄弟們的支持,這些人從各個地方趕來長安支持李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