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把寶劍是當年臣妾在聶家莊的時候,聶叔叔送給父親的禮物,那貓眼石是陛下送給妾身的禮物,妾身自做主張把它鑲在了劍柄上。”
“這個聶良,朕回頭還得去找他要,這麼久了他從來沒說過送朕一把寶劍,虧朕又給他戰車又給他寶馬。”
“不過話說回來,陛下這樣一出戲,就是為了這十一萬兩嗎?”
“當然不止,這十一萬兩是趙國公欠朕的,接下來朕要的就是趙國公應該付出的。”
兩天之後,李恪果然收到了來自趙國公的銀兩,這十一萬兩白銀用了十幾輛馬車才拉完,就卸在了江州一處宅院,然後由戶部尚書劉誠入了國庫。
以後李恪還是天天去青樓,慕名而來的人越來越多,生意也越做越大,很多妓女的生意都不如李恪那邊茶水賺的多,有些人為了讓李恪唱自己的詞,更是花了大價錢。
李恪又想到了一個主意,他從翰林院找來一位畫師,負責給自己畫畫,如果有想和李恪出現在同一張畫上,並且由李恪親筆題詞,這錢就賺的更多了。
於是不知不覺中,大唐形成了早期的飯圈文化,很多有經濟實力的人願意為偶像買單,李恪便因此賺了更多的錢。
趙國公一直想見見李恪,都被李恪以各種理由拒絕了。
“王浩同,你見到朕那一天,也是你該付出代價的一天。”
李恪早就想到了辦法如何對付趙國公,隻是遲遲沒有下手,他很享受這種被人追捧的感覺,那種感覺和做皇帝不同,做皇帝別人追捧的隻是自己的地位,做明星別人可是追捧自己的實力。
終於有一天,趙國公王浩同不知道從哪裏看到了一張畫像,認出了李恪的樣貌。
原來畫像不隻是為了賺錢,也為了告訴王浩同,現在是李恪占據主動權。
王浩同主動來找李恪問清情況。
“皇上什麼時候有這般雅興都雲翠樓去賣藝了?”
王浩同心疼自己那十一萬兩,想要用語言刺激刺激李恪,找找安慰。
“哈哈哈,也不算是賣藝,朕愛好歌舞,久聞雲翠樓的歌舞堪比朕的觀風殿,朕自然要去看看了。”
“皇上,咱們明人不說暗話,你這樣做究竟是為了什麼?”
“很簡單,現在朕在雲翠樓積攢了大批的人氣,如果朕自己開一家青樓,你覺得你的雲翠樓和我想必誰能賺更多錢?”
這才是李恪的真正目的,他先到雲翠樓去圈粉,當所有人都為了他去雲翠樓的時候,自己就有了固定的客戶群體,到時候他在帶這些人走,那麼趙國公便一無所有。
“你到底想要什麼?”
“朕要你繼續資助大唐 ,隻要你願意和從前一樣,朕也不再打雲翠樓的主意,朕這朝堂之上還有這麼多事情要處理,哪有時間去開什麼妓院呢?”
王浩同思慮再三,覺得李恪既然有能力動自己的雲翠樓,也就有能力動自己的任何東西,最終王浩同還是認慫,繼續資助大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