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和李茂在廉州停了腳,李恪和張明正在飛速趕往廉州的路上。
“這安康王又來搞什麼幺蛾子,如今諸王不是已經放棄抵抗就等著朕一點一點收了他們嗎?”
“陛下,諸王勢力不可小覷,您想您一出生這地位就注定和其他人不一樣,這些諸王想翻身自然需要使一些手段,太宗皇帝當年作為親王,還不是通過政變取得的皇位,所以支持他的那些人才一躍成了貴族。”
張明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是幸好這是李恪,要是被什麼心懷不軌的人聽到了,張明這樣的言論是要殺頭的,所以李恪還是提醒了張明這些事當著別人的麵就不要說了。
張明的分析認為李茂是想要通過支持李治,讓李治發動政變奪取皇位,自己的地位也能上一層,雖然自己是個安康王,但是自己封地裏的人也不過就將將一千戶,所以自己頂多算是個掛職的三州刺史,和李治這種萬戶親王相比差距實在是太大,所以才出此下策。
李恪認為張明分析的頭頭是道,隻是無奈的搖搖頭;“這些王爺還是不懂朕的心思,本想讓他們自己好好進步,提升自己沒想到還有王爺竟然傻到這個地步。”
實際上在大唐統一之後,李恪對皇位就沒有什麼興趣了,最初他的目標隻是長孫無忌,心想幹掉長孫無忌,自己的主線任務就完成了,但是無奈剛剛統一的大唐還是有各種各樣的事情,諸王起義,百姓生活困難等等。
目前大唐西部在李恪領導發展了一年多的情況下,根本不需要李恪操心,偶爾有些賊人如今,派個人去處理掉就好了,李恪不想像先皇那樣給親戚們封地,這些人都是些貪心不足蛇吞象的人,有一塊封地,就想要得到更多,這下誰都不用爭了,各個州縣有各個州縣的刺史和縣令,當地的發展情況就全部都依靠這些人。
李恪想要一點一點削弱這些諸侯勢力,也不是怕這些人有一天聯合起來反對自己,而是這些人手裏掌權之後,就想要得到更多權利,這樣不謀當地發展,而是把想法都用在歪門邪道上的話,要不要這個王爺又有什麼作用呢。
李恪和張明趕到了廉州,李茂還是不斷的纏著李治,想要從李治嘴裏得到些什麼消息。
李恪還不知道李茂的目的,但是看到李治平安歸來,自己很是激動,走過去拍了拍李治的肩膀,表示歡迎李治回到大唐。
“朕讓你找的土豆找完了嗎?”
“回稟陛下,臣第找來一些大概就是陛下說的土豆,已經被我放置在了倉庫裏麵,陛下可以過去看看。”
李恪回頭看了看旁邊的李茂,也沒有管他此行的目的,直接就帶他去了倉庫找土豆。
李治詫異的看著李恪,自己辛辛苦苦拖延了這麼久,李茂嘴皮子都要磨薄了,沒想到讓李恪自己把真相說了出來,李治也不知道李恪腦子裏想的是什麼。
“來,一起隨朕看看,這可是好東西,晉王不遠萬裏跑過去再跑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