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李昂漫不經心地翹起二郎腿,輕鬆愜意捏著茶杯杯柄,抿了一口清麗透亮的紅茶,“我這個人好奇心一向很重,從來不認為自己知道的東西太多。
確切的說,這個世界上唯一能讓我困擾的東西,恐怕隻剩下‘未知’了。”
他將茶杯放回瓷盤,拿捏起一塊由麥片製成的英式司康餅,用刀麵往上麵塗抹一層草莓果醬與奶油,像是沒看到那些露出狹長獠牙的血族一樣,自顧自地咬了一口點心。
李昂這個平平無奇的普通人,在血族麵前擺出如此目中無人的姿態,自然出乎眾人意料。
這也不怪他們,美利堅政府命令神盾局在第一時間就封鎖了紐約巴別塔事件的具體資料,一些比較敏感的畫麵沒有流傳出去。
血族精英們稍有些遲疑,蕾切爾羅斯首相則坐在椅子上,用茶杯遮掩了麵部表情。
咀嚼司康餅的輕微響聲在接待室中響起,李昂饒有興致地審視著室內這詭異的氣氛。
英國文官製度,具有專業化、等計劃、規範化、非人格化和技術化五大特征;具有嚴密性、合理性、穩定性、普遍性四大優點,被認為是世界各國文官製度建設的樣板與楷模。
這些英國文官不僅要承擔起為大臣提供必要谘詢的職責,還負責執行乃至製定政策各部大臣平均在位時間為15個月,而這15個月中他們還要將大部分精力投放在“巡視選區、勾搭媒體、討好民眾、抹黑競爭對手、爭取再次當選”這些重要事務上。
這就導致了英國各部大臣會陷入一種分身乏術的困境,隻能充當點頭稱是、自動蓋章的泥塑人偶,具體操辦政務的職責落在了文官身上。
隨著年齡的增長,這些文官的情報、知識、經驗愈加豐富,話語權愈發強大,甚至能直接架空擺在台麵上的大臣。
工黨與保守黨輪流秉政,首相與大臣流水一般更迭,而真正鐵打不變,把持著大英帝國國家機器的人,永遠都是隱居於幕後的文官。
新晉成為內閣秘書的漢弗萊阿普比爾爵士,就是這一龐大官僚體係的化身。
他身材極高,棕色卷發間夾雜著些許銀絲,口音為內斂含蓄的牛津腔這和他所畢業的牛津大學貝利學院古典文學係不無關係。
“李昂先生,既然您已經知道了血族的存在。”
阿普比爾爵士在短暫的猶豫過後,立刻發揮了自己作為大英帝國文官領袖的才能
用慢條斯理的紳士語氣,抑揚頓挫說道:“那您就應該知道,英國是血族的英國,歐洲是血族的歐洲。
在這片土地上,我們不願意有不和諧的雜音出現,特別是談及我們過往的雜音。”
阿普比爾爵士並不打算一開始就刀兵相向,先不提在唐寧街10號滅口一位億萬富翁是多麼魔幻現實主義的事情,血族本身對於上層精英還是比較溫和的。
爬上各國高位、不用擔心遭受教廷討伐的血族之所以能保持蓬勃發展的勢頭,而不是像同為神血族群的巫師那樣故步自封、逐漸萎縮,就是因為血族十三氏族的長老們深切認知到人類社會發展的快速。
這些從惡靈古堡中走出的黑暗族裔,長期以來一直吸納人類社會的精英人士。
任何能在商界、政界、文化界獲得崇高地位的歐洲精英,在壽命即將走到盡頭之際,都會接到一份邀請,一份來自血族的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