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需要懲罰的,在登基之前,已經處理過了。
首先是封王,目前皇室除了趙構這個登基為帝的太子,其他的七個皇子,隻有六皇子還活的好好的,其他的都死掉了。
其中,有兩個是楚雲直接造成的,二皇子和五皇子。但這一點沒人知道。
七皇子和八皇子算是楚雲間接造成的,再有三皇子和四皇子,是楚雲去送的毒藥。
楚雲隱隱覺得自己大概是皇子克星了。
現在唯一還存在的皇子,之前沒有被宣德封王,現在趙構登基,為了表示自己對兄弟還是很好的,當然不能太小氣。
六皇子被封為榮親王,封地給他劃到了東南的一個富庶之地,若是六皇子好好經營,以後富可敵國都不是難事。
封王之後,才是各種官員的任命和賞賜,那些已經高級到升不動的大臣,當然是隻有賞賜了,其他的基本都是小有提升。
如楚雲,升級成了四品官員,被任命為兵部軍器司司丞。
如吳敬賢,也是四品官員,被任命為吏部監察司司丞。
其他人就不必多說了,明眼人都知道,這吳敬賢和楚雲,雖然還隻是四品小官,但以後的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而最被人看好的,還是吳敬賢,從兩個人的部門就可以看出來,楚雲的兵部,其實權限很小,在軍器司,權限就更小了,沒什麼卵用。
反之,吏部在六部當中本來就是最大的一個,而監察司又是吏部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
官員的考核就是由監察司負責的,不管是合格,還是不合格,都是由監察司考校。
雖然監察司上麵還有負責的侍中或者侍郎,不完全是由司丞獨斷,但吳敬賢的權柄,也已經不小了。
兩人一個是到了邊邊角角,一個是成為了最火熱的部門,其中的區別,無需多言,很多人都能自己體會出來。
楚雲倒是一點都不為自己的境遇不忿,不管怎樣,升官了就是一個好消息。
雖說這個兵部的職位有些讓楚雲始料不及。
按照楚雲的設想,他應該會被調到禦史台,或者是戶部才對,這樣才能更好的和吳敬賢形成牽製,現在去了兵部,這不是要被吊打麼?
吳敬賢太強了,現在要削啊!
新皇帝有新氣象,在大賞百官之後,京城又熱鬧了幾天,比起門庭若市的吳敬賢那邊,楚雲的家門當真是門可羅雀,完全沒有什麼人來找他慶祝什麼的。
一來楚雲之前沒有在官麵上打下多好的基礎,再有就是楚雲一個管兵器製造和調度的,對別人來說利用價值不大。
唯獨楊廣上門來找楚雲喝了一次酒,剛想吐槽趙構太偏心,就被楚雲給製止了,整的他喝酒都沒盡興,悶悶不樂的回去了。
武蘊兒也有煩心事,那便是趙穎被趙構帶回皇宮去了。
好不容易讓趙穎學會了叫姑姑的武蘊兒特別不甘心,但那也沒辦法,之前趙構住在太子府,武蘊兒帶著趙穎也沒有人說什麼,如今趙構已經入主皇宮,趙穎作為長公主,自然也是要住在皇宮中的。
還好,自己還有個孩子可以給武蘊兒帶著,不然武蘊兒的母性光輝無處安放了。
而楚雲唯一的煩心是,就是自己當了個破軍器司的司丞,還得跟著大佬門一起上早朝。站在金鑾殿的後排,當個陪聊的群眾,因為朝政大事,沒什麼需要他這個軍器司的人處理的。
至於一些比較重要的決策的意見,他這邊也不方便插嘴。
倒是吳敬賢,經常會有人刻意讓他發表一下自己的意見,然後還認真的考慮了進去。
這感覺就像是一幫大佬帶著剛入職的萌新一樣,上朝,就是讓萌新慢慢學習,而楚雲這個萌新,則是被丟在一邊了。
輸在了起跑線了呀!
楚雲一邊很鹹魚地在後排打瞌睡,一邊吐槽著這劇本根本就不對。
他也搞不懂趙構這是什麼操作了,按理來說,自己明明應該扮演和吳敬賢分庭抗禮的角色,而不是這樣被閑置在角落當鹹魚。這樣子下去,他怎麼積累政治資本,怎麼和吳敬賢爭首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