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叛亂(1 / 3)

後宮中,隻有兩個妃子,一個是陸筱筱,另一個,是傻白甜。但除了當事人,誰能知曉,所謂的後妃,不過是徒有虛名而已。

這點,倒是正如陸筱筱所期望的,隻是沒想到,今日在趙構麵前,她竟然不小心暴露了自己的情感。

明明隻是呼喊了一聲,便被趙構冰冷的言語,將她的掩飾剝離得一點都不剩,隻是,這個皇帝,他到底在想什麼呢?

因為楚雲的密信,趙構次日的早朝非常有精神,連日來籠罩的陰雲,總算是消散了許多,給了趙構一種撥雲見日的感覺。

“西南匪患,如何處之,各位愛卿是否有了良策?”

趙構問出這個問題,朝堂上照舊是一片沉默,趙構也已經不生氣了,氣著氣著,他都已經習慣了。

這幫人都是一群隻會耍嘴皮子的,真正大事臨頭,沒有一個人能挑的起大梁,隻知道互相推卸責任。

西南匪患已經爆發將近兩個月了,如今朝堂之上,還在互相推諉責任。

至今沒有結果。

因為事情爆發的時候,趙構就曾經憤怒地道:“好好的百姓,為什麼會造反,為什麼就成了匪類!”

這個問題,趙構先丟給了戶部尚書。

因為趙構記得和楚雲曾經有過的談話。平民百姓的承受能力是特別強的,隻要有一口飯吃,他們就能安心地穩定的活著。

就這樣被楚雲定義成穩定的人群,現在造反了!

趙構完全沒有覺得是楚雲說的不對,所以,是某個環節出錯了。

既然有飯吃就穩定,那一定是沒飯吃了唄!

所以,這個問題要問戶部尚書,戶部掌管全國的錢糧,早些時日,西南地區發生了幹旱,趙構就下令開國庫,賑災。

戶部尚書表示非常冤枉,他的錢糧都調撥出去了,肯定是下麵的官員沒有落實到位,所以,這個鍋是吏部的。

吏部尚書也喊冤,他們雖然是主管考核官員的調動,但是,考核是有季度的,也許那些坑貨官員在他們考核的時候還是好的,之後忽然變壞了,所以,不是吏部的錯,而是沒有及時發現問題的禦史的錯。

到了禦史這裏,這個鍋甩不動了,如果認定是因為官員沒做好導致西南叛亂,那肯定最後都會甩到禦史這邊來。

禦史大夫靈機一動,巧妙地轉移了一個話題,道:“西南匪患在不斷擴張,根源我們暫時還無法得知,臣以後要等平定了叛亂之後再來調查真相,所以,兵部應該給出有效的方案來阻擋叛軍。”

兵部大佬頓時懵逼,本來刑部工部和兵部三個部門站在那打醬油看戲的,怎麼也扯不上他們,結果,天上忽然掉下一個大鍋,躲都躲不掉。

所以兵部尚書隻好哭慘了,如今這大夏的主要兵力,都在和燕軍對抗,如何能抽出部隊和聲勢浩大的匪徒對抗?

於是話題到這裏終結了,然後西南的叛亂就這樣持續了兩個月,朝中日日爭吵不休,趙構一怒之下,將戶部、吏部、兵部三大尚書全部都擼下來了,禦史大夫也讓他回家反省了。

一時之間,朝中雖然清靜了很多,卻也依然沒有人能來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楚雲這個密信來的太是時候了,而且,趙構覺得楚雲的建議非常合適,現在起,停止和燕國的作戰,轉而平定國內的動亂。

有楚雲出馬,趙構一點都不擔心叛亂無法平定。

所以,是時候借著這一次的機會,將那些人,永遠的讓他們回家休息了。

如今的朝堂上,大部分都是趙構的人了,最後的清剿,也是時候了。

趙構在經曆了一番日常的爭吵之後,才爆出楚雲給出的重磅消息。

燕國汗皇病逝,陷入了內亂。

當趙構說出這個消息,立刻有臣子嗷嗷叫著要趁此良機一舉拿下燕國,完成曆代皇朝未能完成的大業。

趙構聽了,默默在心裏吐槽了一番,這些人比他還瓜皮。就知道在朝堂上叫喚,有本事直接去戰場啊!一個個保管立馬慫了。

而且,趙構看到了,這些人真的是沒有一點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