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了出租車,已經是市郊,馬路兩邊全是荒廢的農田,偶爾還能看見一兩棟未完成的爛尾樓。
當初江城準備擴建新區,把這裏也包含在內,但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施工方停工,這才導致此地看起來荒蕪沒有人煙。
我回想當初死人下車時的情景,沿著馬路一直找到了那個類似的地方。
這是一處沒有樹立站牌的站點,地上全部鋪著白磚也不知道有何講究。
“十四路靈車直播,閑青道長就是從這裏把死人接下車的。”當初雖然天黑,但是道路周圍的一些景物我還是能夠分辨出來的。
順著記憶中那群死人離開的方向,我進入荒野。
周圍雜草叢生,路很不好走,不過我發現了比較奇怪的一點,地勢逐漸變低,呈一個緩緩傾斜的坡度。
走到地勢最低的地方,眼前出現了兩三條土路,這些羊腸小道也很有意思,上麵鋪著一層細沙,沙裏麵還撒有一些白色顆粒好像是鹽。
“有什麼講究嗎?”幾條路通往不同的地方,一眼看不見盡頭,我隨便挑了一條朝荒野深處走去。
“好一片窮山惡水啊。”
周圍沒有一戶人家,倒是坐落著很多孤墳,沒有立碑,也不知墳內埋著的是誰。
墳頭越來越多,這青天白日看的我都感覺後背發冷,好像有什麼東西正跟在身後一樣。
向前走出了一百多米遠,地勢陡然升高,麵前出現了一個不算大的小丘陵。
按說這丘陵在平原上很是顯眼,可此地地勢外高內低,正好把丘陵藏在其中,所以站在公路上看,並不是太顯眼。
“內有乾坤。”
我繞著丘陵走了一圈,終於找到了青土觀。
這麵積不大的道觀就藏在丘陵背麵,東西開兩門,一麵迎陽,一麵納陰。
“讓我一番好找啊。”道觀的整體建築古香古色,雖然陳舊,但是卻沒有一點現代建築的浮躁之感,好像是一處避世修行之地。
“有人在嗎?”
道觀兩扇門都大開著,我站在門口向裏看去。
乾南坤北,以子午線為中軸,坐北朝南的布局,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設在中軸線上,兩邊則根據日東月西,坎離對稱的原則,設置配殿供奉諸神。
麻雀歲小,但是五髒俱全,青土觀裏東西共四間廂房,西邊的房間黑布蒙紗密不透光,東邊的房間則通透明亮,房門上還貼著低價出售自製道香、保健藥丸、道家保健藥酒等道教特色物品的廣告。
久久無人應答,我敲了兩下門板,進入道觀內部。
院落不大,所有廂房殿堂加在一起估計也就一百平米。
不過走在裏麵並不覺得擁擠,反而有種心靜自然的感覺。
徑直向內,道觀最裏麵是三清殿,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的旁邊還有一個木牌子,似乎是供奉了另外一尊神靈。
“三清是道家最高的神靈,有誰能跟三清並列?”我正要過去看清楚木牌上的字跡,一個身穿粗布麻衣的年輕道士從東邊的廂房裏走出。
“緣主,殿堂乃神靈居所,不可冒犯。”
這個年輕道士麵容醜陋,頭紮盤髻,沒有佩戴高冠,一身粗布麻衣,洗的發白。
“不好意思,我隻是有些好奇。”上下打量著他,修習過妙真心法,我也大概知道正統道家裏道士的分級,道士初入道觀,稱為“道童”,道童須在觀內出力苦行,培養功行。冠巾拜師之後,方可成為正式道士。
而這也才僅僅算作入門,往後又根據道觀大小,道法高低,司職不同,分為很多種。比方說鄉野之中的先生、真人、天師之號,又或者“高真”、“高士”、“大德”的劃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