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土槍土炮(1 / 2)

允熥沒有等著馬車回答。他說完了在禦馬監的事情,就轉身前往了內官監。大多數內宮所屬的工匠都在內官監,所以他要前往內官監。

允熥一邊走著,一邊想著:“看來是時候掌控工部了,要不然僅憑著內宮的這些工匠可是不足用的。要不要直接提拔吳縣的工匠出身,現在在工部當員外郎的蒯福為尚書?”

蒯福是大明的匠戶,世代的匠戶。但是他可不是一般的匠戶,他曾經參與過大明京城的建造,當時就受到了朱元璋的賞識當了正式的官員。順便說一句,他的兒子蒯祥曆史上後來參加了北平皇宮的建造,還當上了工部侍郎。

允熥秉著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來幹的思維,想把工部完全變為工匠們為官的地方,不是技藝傑出的工匠不能在工部為官。

這當然有難度,並且即使是按照官場上的資曆來論的話蒯福也不夠當尚書。

所以允熥思來想去還是找一個自己能接受的文官先為工部尚書,以蒯福為郎中,以後慢慢提拔為尚書。

不一會兒,允熥走到了內官監,這兩個衙門的位置本就不遠。

內官監的太監名叫庭山,據說是來自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被起名庭山。

庭山早知允熥今日回來,所以早早的預備下了。現在見到允熥過來,馬上上前行禮。

允熥坐下,讓他站起來,然後問道:“朕前幾日讓你把內官監現在的工匠都計算一下,各類的大概各有多少人,你可計算了?”

庭山說道:“陛下,奴才計算了。現在內官監一共所轄工匠三千五百七十五名,俱是家在京城的,可以隨時征召。並且其中,木匠……,鐵匠……,……”

允熥思索了片刻。允熥現在預定馬上要幹的項目除了玻璃之外,還有就是大規模煉鐵和火槍了。因為高爐煉鐵的花費大,並且期限長,所以還是先解決火槍的事情吧。

允熥說道:“把內官監打製火銃的工匠頭兒叫過來,還有管著這些工匠的陸乘風和馮默二人也叫過來。”

庭山馬上親自去叫。不一會兒,一名皮膚黝黑的工匠就和陸乘風、馮默二人一起走了過來。

允熥待他們行禮完畢,問道:“現在我大明所用的火銃,有多少種?都是什麼樣子的?”

那名工匠說道:“稟殿下,我大明的火器現在分為……”

此時大明的火器十分發達,可以分為:燃燒類兵器,就是可以燃燒,具有煙霧、毒氣、障礙、殺傷等不同功用的火器,可分為火箭、火槍、火球、噴火筒、火禽、火獸等五大類。

其中火箭這種玩意與現代的各種火箭的原理一樣,但是知道火器發展進程的允熥知道這種武器在近代基本上沒什麼用。所以決定舍棄;火禽允熥同樣覺得沒什麼用處,決定舍棄;火球還有些用處;其餘的三種允熥認為其實都可以歸為類似於現代噴火器的東西,隻是因為不同的使用方式不同而分為了幾類而已,保留。

第二大類是爆炸性兵器,主要可分為炸彈類、地雷類和水雷。

這一類不管是哪種都是有發展前途的,允熥決定統統不舍棄,全部發展。其中水雷以現在的技術手段比較雞肋一些,但是允熥還是決定繼續發展,算是一個技術儲備也好。

第三大類是火炮。這一類沒說的,肯定是要大發展的。此時大明的火炮種類十分之多,很多允熥根本沒有聽說過,什麼大碗口筒、旋風炮、盞口炮、纓子炮、大銅銃、兩頭

銅銃、鉛彈一窩蜂、迅雷炮,聽得允熥五迷三道的。允熥也不清楚世界火炮的發展史,不知道那種最有前途,在觀看過實物之後把類似的合並為一項,其他的就不管了。

第四大類就是火槍了。允熥對於火槍是極有熱情的。他一直為華夏曆史上沒有‘排隊槍斃’時代而感到遺憾,現在以大明的技術手段,造出後膛槍基本不太可能,但是造出碎發火槍應該還是可以的吧。好吧,允熥其實也不太確定。

允熥看著列出來的大炮的時候,問道:“這些火炮有瞄準裝備沒有?”

工匠頭說道:“殿下,什麼是瞄準裝備?”

允熥於是解釋了一番什麼瞄準裝備。工匠頭子恍然大悟的說道:“原來可以這樣!”但是馬上又疑惑的說道:“但是每次裝填的火藥都稍有不同,同樣的炮口方向打出去的位置不會是一樣的。”

允熥納悶了:這個時候連這一點都沒有解決?但是他還是心平氣和的說道:“那固定每次裝填的火藥量不就行了。事前將所有的火藥都分為一分一分的,保證同一種炮每一份的藥量都相同,用油紙或者竹筒裝好,等到打仗的時候不就可以保證與試炮時的同樣方向的位置一樣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