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8章 討論南洋事(1 / 2)

第二天上午,允熥也不能讓自己的親信在家休息了,把四輔官與中書舍人、通事舍人,還有大明的幾名大將都叫進了宮裏來,與他們商議起如何處理三佛齊國的事情。

當然,說是商議,但是調子允熥已經訂好了,就是一定要去幹涉,並且因為施進卿於昨日說的事情,允熥已經決定要派一名親王去南洋了,還要提前預備左右王相。

所以大臣們可以討論的就是如何幹涉,還有以哪個親王為國王,還有就是左右王相的人選。

如何幹涉,大臣們一致主張先禮後兵,先派使臣出使滿者伯夷國,如果滿者伯夷國拒絕大明罷兵的命令,那麼再派兵打仗,‘維持地區內的和平與穩定’。

然後本來已經準備好勸諫的持重的文官,比如暴昭,比如陳性善,在聽到允熥不打算派遣陸師到爪哇島打仗的時候都鬆了口氣。他們其實本來就反對派兵幹涉,隻不過允熥說的義正辭嚴:‘維護周邊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是大明的責任’,他們反駁不了,所以才接受的。但是如果為此付出巨大的傷亡他們就要進諫了。

其實這幾天文官中間對於三佛齊國的事情也是議論紛紛,隻不過因為正處於過年假期期間,所以沒有上折子,但是都已經做好了在正月十六正式開始上班以後上折子進諫的準備了。他們完全沒有料到允熥是如此著急的處理這件事情,等他們正月十六上折子估計事情已經有了決定了。

方孝孺倒是很支持允熥對於滿者伯夷國進行討伐。因為對於秉持周禮的方孝孺來說,天子討伐不臣的諸侯本來就是應該的,而如果滿者伯夷國不遵從大明要求它罷兵的命令,那麼就是不臣之國,就應該討伐。

這也讓允熥堅定了留方孝孺在內閣的心思,並且允熥甚至想讓方孝孺兼任禮部侍郎或者尚書,提高他的地位。到目前為止,方孝孺這一派的儒家學者是對於允熥的不少改革最為支持的,允熥也投桃報李,提拔了好幾個方孝孺舉薦的官員到禮部、鴻臚寺、光祿寺等虛務重於實事的衙門,比如胡子昭、鄭居貞、王景、王達雲等人。

關於如果打仗的話,調動南洋藩屬國的軍隊也得到了方孝孺的支持,因為本來在西周時期這就是很正常的事情。

經過商議,決定派遣使臣出使暹羅、呂宋、須文達那(在今蘇門答臘島北部)、浡泥(文萊附近)四個藩屬國,讓這四個國家出兵助戰。

當然,允熥為了讓這四個國家‘心甘情願’的助戰,允熥決定將南下的水師分為兩路,一路沿中南南下至滿剌加海峽再去舊港,一路從呂宋西部向南過娑羅州也至舊港。同時也是順便接他們參戰的軍隊一起走。

至於另外三個在南洋朝貢的國家,安南、占城與真臘,允熥考慮到日後對於安南的最終解決方案,所以不打算調動這三個國家的軍隊。並且安南一向自大,即使是調動他的軍隊他也未必會聽從,還是不要提前招惹安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