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科舉新製度(1 / 2)

四月初八,早朝。允熥等著沒有營養的廢話說完了以後,站起來說道:“如果朕記得不錯的話,今年是鄉試年吧?現在,全國各地應該已經開始篩選一二等的秀才了吧。”按照大明的規定,秀才分為六等,隻有排在前兩等才有資格參加鄉試。

文官們都沒有接話,主要是不知道允熥想說什麼,不敢隨意接話。現在大明的皇帝權威還是有的,所以在允熥正式下旨之後,雖然上折子進諫的文官不少,但是沒有一個敢在上朝的時候提‘保護軍婚條例’的事情。

允熥繼續唱著獨角戲說道:“朕前幾日不由得想起了兩年之前的會試。當時因為各種原因,並且心胸狹窄之人還加上了地域之見,真是一團亂麻。”

“好在最後太祖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解決了此事,並且劃定了南北榜,以求公平。”

“但是朕這幾日想來,覺得即使劃定了南北榜,南北各地也是有很多省份,地域之見也是難以消弭。”

“並且即使是鄉試,各府、各縣的人也互相之間不能完全和諧相處。”

“朕又想到,這每省的秀才數是分到各縣,每縣每科錄取多少秀才。”

“所以朕就想了,為何錄取舉人、貢士不可如此?”

“每科鄉試,錄取的舉人數量差不多。朕決定將每科錄取的鄉試人數分到各府與直隸布政使司的州,每府與直隸布政使司的州每科錄取的人數固定,這樣就省得一省之內競爭了。”

“會試同樣如此。將每科錄取的會試人數分到各省,人數固定,免得激烈的競爭傷了和氣。”

“此外,朕對於科舉考試的內容也會有所調整。‘數’是君子六藝之一,但是自從宋代已來科舉卻從未考過‘數’,朕決定今後在科舉考試之中增加對於‘數’的考察。”

“不過考慮到鄉試將近,所以今年的鄉試與明年的會試不會增加對於‘數’的考和內容,等到下一次鄉試之時再增添。”

“以上朕所說的,諸位愛卿覺得可妥當?”

‘數’就是數學方麵的知識。古代其實華夏還是很重視數學的,列為了君子六藝之一,所以允熥可以直接了當的提出在科舉之中增加數學知識的考核。

若是允熥僅僅隻是提出了在科舉之中增加數學的考核,少不得在上朝的時候得爭辯一番。

但是剛才允熥還說了分片兒錄取的事情,一下子就沒有人關注是不是在科舉考試中添加數學內容的事情了,大家都不顧禮儀在朝堂之上議論開了。

洪武三十年的那次科考大案之後已經分過南北榜了,北方占四成,南方占六成。曆史上,滿清康熙年間正式施行了分省錄取製度,開始了華夏分省錄取的開端。

單單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來說,分省錄取不是一個好辦法。江南的那些科考大省,可能隨便一個舉人都比北方省份一般的進士還厲害。並且曆史上明代中後期,除了有過幾個山硒出來的首輔之外,其他的首輔都是南方人,足以說明南方比北方要厲害。

但是科舉,或者說選官製度從來不是僅僅是選拔合適的官員。西方國家一直都是封建製度,領地就是封地,所以封到這裏的人必然會保護自己封地百姓,哪怕是為了自己更好的剝削封地,也會盡量在更為高一級的會議中,比如法國的三級會議,爭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