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縮短孝期與浮現(1 / 2)

但是允熥並沒有要停止說話的意思。他從一年以前就開始琢磨,直到今日才正式要最後宣布的事情,怎麼可能隻有這一個。

允熥說道:“既然如此,那麼看來群臣都覺得朕說的,孔聖人提出三年孝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父母撫育孩子的不易,而並非是一定要讓孩子必須服喪三年這麼一個外在的形式,是對的了?”

大臣們此時已經有人猜出了允熥要說什麼了,不過這樣的人無一例外的在保持沉默。至於沒有猜到允熥想要說什麼的大臣更不敢說話了。

允熥見如同預料的那樣沒有人說話,於是自己接著說道:“看來眾位愛卿覺得朕的理解沒有問題了。那麼,其實天下的百姓隻要心中有著對於父母的思念,那麼其實也沒有必要嚴守三年孝的喪儀,服喪一年表示哀悼即可,除服以後仍然可以在心中悼念過世的親人。”

“同理,眾位愛卿也不必謹守三年孝期之說,是不是真的孝順也不在於這些外在的表現。所以朕決定,”說道這裏,允熥著重說道:“以後群臣百官,服斬崔服,不必丁憂三年,丁憂一年即可。”

是的,允熥的目的就是要減少官員丁憂的時間。在他看來,為父母長期丁憂是非常浪費時間的行為,對於那些優秀人才尤其是浪費嚴重。而現在允熥信任重用的大臣大多數年紀都不太大,還都有父母高堂在世,如果不減少丁憂的時長,那麼在家一休息加上來回的路程,就是三年的時間沒了,允熥表示不能接受有才之人這麼浪費時間。並且雖然還有奪情的說法,不過奪情這種事情也有嚴格的規章製度,頻繁使用會惹人非議的。

雖然直接下旨減少丁憂的時長也會惹人非議,但是允熥料定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比頻繁下旨奪情非議還要小。

因為減少丁憂時間是針對所有的官員的,沒有個別區分;而大多數官員其實都是不喜歡丁憂的,所以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會怎麼說三道四,萬一允熥因為風言風語收回了旨意就悲劇了。

而奪情不同,奪情是針對每一個個人,而這個個人在朝中總會有不對付的人。被允許奪情的大臣的對手有可能因此散布一些流言攻擊奪情是不是合理,一次兩次好說,經常奪情的非議就不小了。

所以允熥決定一次解決問題,而不是等著事到臨頭了下旨奪情。

同時,允熥之所以隻是將丁憂的時間由三年縮短為一年,而不是直接取消丁憂,也是在為子孫後代留退路。雖然允熥不認為自己現在很有政治手腕,但是自認還是可以掌控朝堂;但是萬一子孫後代碰到某個無可奈何的大臣怎麼辦?這個時候就可以利用他必須去丁憂來迫使他暫時離開朝堂,獲得一個調整的機會。

不說允熥接下來的想法了,單說在場的大臣們的想法。因為朱元璋時期對於大臣們的頻繁清洗,所以在場的官員年紀大的不多,像齊泰這樣才三十多歲就當了二三品大員的文官也不會讓大家太驚訝,朱元璋當年還任命過不到三十的尚書。

所以在場的官員很多都還有父母高堂在世,指不定哪一天就要去丁憂了。所以在場的官員為了自己以後,雖然不便於公開出來支持允熥,但是大家都沉默以對,算是默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