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終於完全結束(1 / 2)

允熥也沒有在意,繼續說道:“昨日嚴震直等人被朕處置,對於朕的處置,你認為可有不妥的地方?”

趙迪義說道:“陛下,臣以為,對於他們的處置太過於嚴厲了些,有違聖人之道。”

允熥問道:“噢,那若是聖人應該如何處置?”

趙迪義答道:“聖人以德報德,以直報怨。”

允熥說道:“可惜朕不是聖人。雖然曆朝曆代都稱皇帝為聖人,但是能算得上聖人的有幾個?”

“朕自觀,大概可以算得上是小人吧。”

趙迪義說道:“陛下怎麼會是拘泥固執,不知通權達變的“硜硜然小人”?”

“陛下繼位已來宗族稱孝、百姓稱賢,足以為其次。”

允熥笑道:“原來你們對於朕的評價這樣高,朕真的很驚訝。”(注)

笑過了之後,允熥說道:“你們的人都這樣評價朕嗎?”

趙迪義說道:“也不是。有些人認為陛下暴虐,不堪為君。不過臣覺得陛下還是明君,隻不過,就像勸說蜀漢後主投降的譙周一般,難以合同。”

之後趙迪義沒等允熥說話,就問道:“其他的話其實都已經沒必要訴說了,隻是陛下,臣敢問,到底是如何發現的臣?”

允熥說道:“這其實也很巧合。朕一開始隻是覺得你們對朕的事情知道的太清楚了,很多外朝的人不可能這麼快就知道的事情竟然馬上可以知道。”

“所以朕就猜測是不是朕的身邊有人泄露機密。”

“一開始朕懷疑是宦官,但是後來又一想,朕身邊的宦官都是孤苦之人出身,一向沒有江浙之人,朕對待身邊的人又極厚,他們也沒有親人在宮外可以被人挾持,所以可能極小。”

“至於朕的後妃就更加不可能了。先不說她們能不能知道這些事情,單單是立場就不可能。朕要是有個萬一,她們也落不到好處。雖然宮外的親人有可能被你們所利用,但是她們知道這些事情也很難,所以也應該不是。”

“這樣,就隻有可能是朕身邊的舍人了,不管是通事舍人還是中書舍人,都有可能。”

趙迪義說道:“那麼陛下前些日子甄選舍人就是在尋找這個人了?”

允熥說道:“這隻是一半理由,另外一半是朕真的想提拔你們中有真才實學的人。”

趙迪義接著說道:“陛下,臣自認為當時臣的對策沒有任何疏漏,也沒有任何問題,陛下是如何發現的?”

允熥說道:“朕當時其實並未發現你的問題。隻是,當時覺得你辦法有些熟悉,好像是見到過一般。”

“就在昨天,朕突然知道了是誰用過類似的辦法。是曾經為戶部尚書,也是最後一任江浙五府出身的戶部尚書徐輝曾經用過這個辦法。”

趙迪義平靜的說道:“可是世間可以效仿這個辦法的人太多了,效仿這個辦法的人也不一定就是江浙五府的同謀。況且臣還是浙東人,是方先生的老鄉,當年也是方先生舉薦臣到陛下身邊為中書舍人的,陛下怎麼就會懷疑到臣的身上?”

允熥說道:“你說的有理,但是之前的時候有一次你說話,朕記得你的口音不是平時的口音。”

“悊江各地的口音迥異,朕也難以分辨清楚,朕其實不知道你那時說話的口音為何。但是昨日朕知道了你前些日子用的這個辦法就是徐輝用過的辦法之後,朕就想起來,你那次的口音好像是類似於湖州口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