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1章 再吩咐與見駕(1 / 2)

允熥之所以選擇妓館作為首先清查的對象,當然不是隨便選的。

首先,雖然曆代統治者可能是因為認為禁不掉的緣故所以允許妓館的存在,但是傳統的封建道德反對妓館存在,對於妓館這一行當輿論也是十分鄙視,所以首先整頓妓館的反彈最小,就算是反對皇帝這麼做的人也不敢公開發對,要不然名聲就臭了。

其次,妓館還是各種犯罪分子的天然庇護所和隱藏地,尤其是在警察們對全城進行巡查之後,可以說是唯一還算安全的隱藏地了,所以清查妓館可以清除掉最後一個治安重災區。

第三,也因為妓館一向為士林輿論所不齒,所以在妓館推行移風易俗的事情反彈也最小,特別是利用逼良為娼、打死人命等事嚴懲、查封一批妓館之後,剩下殘存的妓館必然不敢不聽衙門的話。

第四,也因為娼妓行當一向為士林輿論所不齒,所以從它們這裏變更工商業稅反彈最小,官員可能會在心中諷刺,但是多半不會在明麵上說什麼。

因為清查娼妓行當兼顧了允熥三個方麵的目的,輿論的反彈又最小,所以允熥首先選擇清查這一行當。當然,負責主持這件事情的官員肯定會受到其他官員的譏笑,名聲不會太好。所以黃淮本人雖然‘領導責任’逃脫不了,但也不願親自指揮。

允熥於是讓李貫來主持這件事。李貫這個人,雖然表麵上還要臉但是內心已經不要臉了,有了允熥和黃淮給的‘大義名分’,完全不在乎士林輿論了賣力幹活,以求得到允熥的讚許從而被提拔升官。這也是當年允熥將他放到應天府的目的——用來幹其他人不願意幹的活,現在看來,允熥的目的達到了。

並且,清查妓館還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敲打敲打勳貴。允熥雖然事前並未料到會有這麼多的官員子弟被記名,但是會有勳貴子弟被查到這是必然的,允熥借此告誡一下,提醒他們注意約束自家子弟。

允熥接下來看了看清查的妓館情況,見到隻有一家妓館的女妓檢舉了老鴇,並不驚訝。

不管這些女妓是不是被拐騙來的,她們已經吃了這碗飯;因為輿論對於女妓的歧視、社會風氣的保守以及大多數地區男女人數大致相等甚至女多男少,她們想再嫁一個正經的好人家幾乎不可能,從良出路要麼是嫁給討不到老婆的人,要麼是給大戶人家為妾。這次清查的都是高等的青樓楚館,她們檢舉自家的老鴇倒是很容易,可是之後呢?大戶人家豈會要這樣的人?嫁到討不到老婆的人家?十個裏麵有九個會受不了的。如果不從良,換個地方繼續吃這碗飯?豈會有高檔青樓楚館再要你?要去隻能去二三流的地方了。

所以除非是那些剛剛被拐騙過來的,或者是極受老鴇欺負的,否則都不會檢舉自家的老鴇。這次唯一一個檢舉自家老鴇的就是經常被老鴇和其他女妓欺負的人。

允熥問道:“李貫怎麼處置的?”允熥給予黃淮和李貫較大的處置自由度,並不清楚李貫會怎麼做。

“陛下,李縣令判處老鴇等人充為樂戶,發往邊關為妓;揭發檢舉的女妓,被李貫許配給了一個衛所出身一個喪偶的警察;其餘女妓,沒入樂戶;下人,關幾天後釋放,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樂戶,所以責令禮部教坊司嚴加管教。”黃淮說道。

允熥其實想說:都這麼大歲數了,士兵們還有心情上麼?不過想到邊關地區因為軍人很多所以男多女少,說不定還會很歡迎。

不過這樣的話皇帝當然不能說出口,所以允熥說道:“這個處置還算穩妥。”

想了一會兒,允熥吩咐道:“從明日開始,每日著警察去秦淮河一帶巡視,一定要嚴控逼良為娼之事。對人販子也要嚴厲打擊,尤其是對於將女子賣到妓館的,抓到一律處死。”

販賣人口,至少從唐代起就受到官府的極力限製。有合法的情況,比如孩子太多養不起了父母將子女賣給當地的大戶人家為奴為婢,或者災年的時候官府默許人販子買走小孩;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都嚴禁販賣人口——不要用滿清來舉例子,滿清時期從社會製度上是退化的,販賣女子為娼更是曆代嚴禁。

“另外,從明日起,讓李貫推行風俗稅。”

“推行風俗稅?”黃淮有些疑惑的說道。

“是的,風俗稅。”允熥頓了頓,輕聲對黃淮接著說道:“朕非常反感妓館這一行當,但是朕知道這一行當無法徹底禁掉,所以琢磨出了‘寓禁於征’這種辦法。”然後允熥解釋了一下寓禁於征的含義。

黃淮聽了十分驚異。允熥的方法是很有可行性的,對於不提倡的行業增加稅收,雖然經營者必然會向消費者轉嫁稅收,但是逛窯子對大多數人來說又不是剛需,價格越高逛的人越少;而消費者少了,經營者就會減少,被逼良為娼的女子也會越少,這樣就達到了允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