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說允熥現在手裏有錦衣衛、鎮司,就是他現在手裏什麼特工機構都沒有,從外朝大臣源源不斷送上來的奏折就可以看出外朝官員對他的最近的改革是有意見。好在最近的改革都是僅涉及應天府,應天府地位特殊又是黃淮主管,改革才能夠順利推行。
內朝大臣雖然還都配合,但是心中的疑惑也是藏不住的。允熥見今日提到了宋麟的奏折,決定讓他們把自己疑惑的事情都說出來,消除心中的疑惑,把事情都說清楚。
眾人得了允熥的允許,紛紛說自己的疑惑。金善說道:“陛下,清查胥吏,臣是讚同的,取消警察的賤民身份,臣也極為讚同;隻是,為何大多數警察都是京衛的軍士出身?這樣軍警一體,怕不是什麼好事。”
允熥說道:“這是因為朕對於警察的要求與之前的胥吏完全不同。這些日子你們也看到了,朕給警察了多少之前胥吏不做之事,做這些事情需要有紀律,而現在的大明,隻有這些士兵有紀律,能夠幹好這些事情。”
“那之後呢,陛下?等多年以後一般的百姓也可以為警察麼?”這次追問的反而不是金善,而是王艮。
允熥看了他一眼,接著說道:“數年之後,一般的百姓也可以為警察,隻要他們能夠受得了警察的訓練。但是傷殘士兵可以為警察不容更改!”
這些人都大概明白,允熥之所以堅持傷殘士兵為警察,是要收買軍心,讓士兵們以後打仗不必擔心自己受傷後淪為無用之人,所以也不會因此問允熥為何。
之後吳溥說道:“陛下,……”
解答了幾個問題之後,胡廣問出了今日最後一個問題,也是大家最疑惑的問題:“陛下,為何要提倡管仲的施政?”這才是他們最不能理解的事情。
他們這些人都很聰明,一下子就看出來管仲的施政大多數都是和儒家傳統思想格格不入的,允熥也不可能不知道這一點。並且在他們看來朱元璋定下的製度除了對於商人、商業過於漠視之外,其它的都還好。儒家雖然歧視商人,但是並不反對適當的商業。
允熥苦笑起來。怎麼和他們說?說‘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馬上要發生了?他們回信麼?’
如果之後的曆史和之前一千多年一樣,他大可以稍微修整一下朱元璋的政策——隻要做開海以及在蒙古地區傳播佛教或者喇嘛教這兩件事,就可以保證大明三百年之內無憂,再稍微支持一下對東北的開發,對西域的進取,之後就蕭規曹隨即可,不需什麼創新。
但是之後的曆史與之前的一千多年完全不同。再有不到一百年,歐洲人就將開辟新航路、發現美洲,並且印度之後也會陷入分裂,成為了英法等國的大市場。在美洲的資源、非洲的奴隸和印度的市場三者促成下,在英國國內已經成長起來的工商階層的努力下,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的統治者長達一百多年。並且在不得不交出了世界霸權時交給了類似的國家——米國,使得自己不至於淪為三流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