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陛下,您頂著這麼一個頭飾,真的,哎,不太好。”王喜有些語無倫次地對允熥說道。
允熥伸手摸摸自己頭發,笑著說道:“朕已經仔細看過了《大明會典》,其中對朕和宗室的發髻有過規定,但朕並未發現禁止這種發髻的規定。所以有何不可?”
“可,陛下,大臣們看了不像樣子。等過會兒陛下上過了朝,該有很多進諫的奏折到陛下眼前了。”王喜道。
“管他們呢!既然朕沒有違背皇爺爺定下的《大明會典》,那就不怕他們進諫。將他們進諫的奏折留中不發就是,不過是改了個發髻。再說朕上朝的時候頭上戴著冠冕,朝臣也看不清朕的發髻。”允熥說道。
聽到允熥最後一句‘朝臣也看不清朕的發髻’,王喜才歎了口氣,不說話了。
“王喜,朕知道你是為了朕好,可朕也有自己的道理。”允熥輕聲對他說道。
“奴才也知道陛下是有道理的,隻是,……。”他話並沒有說完。
不過允熥也明白他的意思,又嗬嗬笑道:“沒什麼。”隨即離開了自己的寢殿,前往膳堂用早膳。
思齊見到允熥的發髻馬上一下子就愣住了,似乎是想要說什麼;可還沒等到她說話,寶慶就大聲說道:“允熥,你這是梳了個什麼頭發!”
允熥笑嗬嗬說道:“侄兒新發明的發髻,怎麼樣,好看麼?”
寶慶坐到座位上,先拿起一個包子咬了一口,才說道:“好看是好看,不過有一小半頭發披散到了肩上,照顧我的周姑姑曾說披散著頭發不行。今年年後周姑姑就把我的頭發束起來編發髻了。”
“侄兒這又不是完全披散了頭發。”允熥也坐下來,說過了這句話後開始吃飯。
同他一起用飯的熙瑤也對允熥的頭發有意見,但她忍了下去。她知道自己勸不過來允熥的想法,為了夫妻感情不會說話。不僅如此,熙怡似乎有說話的想法,也被她阻止了。
上朝時果然平安無事,大臣們根本看不清他的發髻;但下了朝回到乾清宮後就引起了四輔官和舍人們的勸諫。
但允熥對此完全不理睬,他們說了幾句後見到允熥的樣子也隻能停止勸說。
不過允熥自己也慶幸他手下的內閣官員中唯一一個‘原教旨主義者’方孝孺現在江北提學不在京城,可以省去很多事。
接下來允熥開始處理奏折,頭一份,就是上滬市舶司的提舉張健所奏報的海外糧食之事。
允熥看了看夾著的條子上寫著的票擬:‘《漢書》有雲,穀賤傷農,應嚴禁上滬市舶司海外糧食入口;但鍢建之地人多地狹,可斟酌後允許海外糧食入口。’落款是王艮。
若是一年以前剛剛考上進士的王艮,票擬根本不會有後一句,並且還會要求嚴懲‘無事生非’從海外進口糧食的蕭卓、李泰元等人。
但經過在允熥身邊一年多的曆練,雖然王艮對於允熥的很多觀點仍然並不讚同,但也明白有些事情不是那麼容易阻止的。他在去年允熥號召學習管仲後也找出記載著管仲事跡的書看,再加上允熥平時的言傳身教,明白進口低價糧食光靠禁是不可能完全禁止的,但禁可以提高成本,江浙一帶的糧食本來就不貴,進口成本高一點就可以阻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