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向南!
烈日驕陽之下,無數身穿大明號褂或藤甲的士兵在滾滾南下。這裏是平原地區,並且得到了華夏西南各個政權的開發,並無高大的樹木可以用來遮陽,陽光直直的照射到士兵們的身上,讓他們渾身都是汗水。
八月十七日,朱楩離開孟養城前三天,征討緬甸大軍的前軍就在金齒衛指揮使嚴武、孟養千戶長刀玉賓和大侯知州刀奉偶的帶領下從江頭城出發南下,沿著大金沙江(伊洛瓦底河)直奔屬於緬甸的太公城而去。
嚴武坐在大象背上,看著在大象身側行走的士兵。洪武十五年大明平定雲南,在永昌設立金齒衛,以蒙古人觀音保為金齒衛指揮使並改其名為李觀,以入滇大明軍武將儲傑、嚴武輔佐,他們從此就在永昌紮下根來。
嚴武看向靠近他的這隊人馬。他們身穿大明號褂,是金齒衛、永平衛的士兵。這兩個衛和永昌的另外一個衛騰衝衛都是漢夷混編,不過通常被認為是漢軍。
嚴武又看向稍遠處身穿藤甲的軍隊。他們是孟養或大侯的軍隊,全身都穿著藤甲,頭盔也是藤甲所做,看起來和傳說中被諸葛亮一把火燒光的藤甲兵很像。
雖然藤甲十分害怕火燒,但因為它的防護足以和鐵甲相提並論,所以朱楩很想要一批藤甲裝備部分軍隊。但藤甲製作不易,這些土官也沒有多少存貨,並且也不太願意賣給他。朱楩用一批鐵槍頭才換到三千副藤甲,裝備了部分軍隊。不過這些藤甲明軍都在中軍不在前軍,並且也做了一些改變以和土兵區分。
嚴武又向後看去。就在他乘坐的這頭大象後麵,還有幾頭大象拉著沉重的炮車在行進。現在全世界大炮的技術水平都很低,射程超過一裏地的大炮重量都在一千斤以上,就是北方的蒙古馬也得兩匹才能拉動,滇馬個頭小,更是得四五匹。
但是他在雲南發現了一種更加適合拉炮車的動物:大象。成年東方大象體重可達五六噸,能拉動數噸的貨物,用來拉炮車正合適。雖然吃得多些,但大象可以在野外自己覓食,十分適合用來拉炮車。
他正想著,坐在他旁邊另外一頭大象身上的刀玉賓對他說道:“嚴將軍,前方三十裏就是太公城了。”
“下令士兵們原地休息一會兒。騎兵部隊攔截所有看到的緬甸百姓。”嚴武吩咐道。
“嚴將軍,為何不讓士兵們一鼓作氣打進太公城再休息?”大侯知州刀奉偶從自己乘坐的大象上麵下來,走到嚴武的大象旁邊問道。
嚴武也從大象上下來,指著士兵們說道:“他們一早就起來行軍,現在已經太累了,這樣與緬甸人打仗時根本發揮不出優勢,必須休息一會。”
“可現在太公城空虛無備,咱們在這裏休息,會讓敵軍有備。”刀玉賓說道。
“就是咱們不休息直奔太公城,還是會讓他們有所準備。況且這麼短的時間,他們也準備不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