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0章 議封與過節(1 / 2)

在他的嬪妃和親人說話時,允熥正在乾清宮和大臣們商議事情。

“朕欲追封長兄為親王,諸位愛卿覺得如何?”允熥問道。

“追封太宗陛下的長子?陛下此作法甚好。”解縉頭一個說道。不過雖然他是頭一個說出這句話的,可不僅是他,其它幾人也都覺得允熥這個作法甚好。

朱雄英是朱標的嫡長子,本來應該是大明帝國理所當然的繼承人,但可惜八歲就英年早逝,從而無法繼承大明皇帝之位。

允熥追封他為王,可以表明自己對親兄長的懷念,對親情的重視,意義不小。

“那諸位愛卿覺得加封一個什麼封號較好?不能和曾經用過的封號重了。”允熥又道。

“鄭王如何?”暴昭說道。

允熥搖搖頭:“曆史上出名的鄭王下場都不太好。”既然追封,就要完美才好。

“加封為漢王如何?”解縉道。

“漢王不錯。”允熥一聽,就覺得不錯。現在華夏的民族被稱之為漢人,加封朱雄英為漢王很不錯。

既然允熥覺得不錯,其他人即使還有什麼不同意見也不敢說了:即使允熥不怪罪,那也得罪了解縉,而解縉的心眼他們都知道比針眼還小,為了這樣的事情得罪他可不值得。

允熥其實還想過將一個兒子過繼給朱雄英,讓他有後人祭祀,但自己很快就否決了。朱雄英作為大明最正統的繼承人,他名義上的兒子也會成為大明皇位最正統的繼承人,允熥真要這麼做了,恐怕文垣繼位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殺了自己的這個兄弟。

此事就這樣定了,允熥說起下一件事。“洪武二十三年,譚王叔憂懼自焚,因當時先帝太過憂慮,並且譚王叔無子國除,以至於竟然未得諡號,無人祭祀。朕決定加譚王叔諡號為煬,列於廟內祭祀。”允熥說道。

不過允熥雖如此說,可實情卻不是如此。史書上記載譚王因為王妃的娘家牽連進胡惟庸案所以憂懼自焚,但允熥經過思考之後覺得,就算朱梓如此脆弱,但朱元璋如此重視自己兒子的人,竟然不給他加諡號讓他死後無人祭祀,絕對不是因為這種事情。

可事情的真相即使是在朱元璋死後繼承皇位的允熥都無法查清了。當年朱元璋進行了大清洗,無數和此事有關的人被殺,可能知道真相的郭寧妃又守口如瓶,雖然允熥根據遺留的痕跡有所猜測,但沒有證據。

不過不管如何,那都和允熥無關。允熥給朱梓追加諡號讓他有人祭祀可以表明自己的寬大為懷,對宗室關心。

這些大臣也表示讚同。他們並不知道當年發生了什麼,但也能猜到一定是驚天的大事,所以即使允熥給朱梓一個‘煬’字為諡號也不覺得有什麼。

允熥又和他們商議了一會兒,將過幾日要正式追封之事完全商議完畢。

允熥側頭看了看刻漏,見時候也不早了,笑道:“諸位愛卿,今日是上元節,朕也就不留你們在宮中多待,這就回去過節去吧。”

這些允熥信任的大臣也都想著回家過節,對他行禮過後退下。

允熥伸伸懶腰,正想著要不要提前去後殿,忽然黃福走過來雙手舉起一份文書說道:“陛下,這是剛才諸位嬪妃與親人說話的記載。”

“她們到底說了什麼,竟然送到我這裏來了?”允熥一邊拿起它,一邊說道。他當然會派人監視她們和親人都說什麼,但也規定如果沒有什麼冒犯他的話語和十分重要之事,他並不親自過目,負責之人存檔即可。所以允熥很好奇她們說了什麼讓負責之人覺得要讓他看看。

允熥看後有些驚訝的說道:“宸妃、明妃和雲嬪,要麼是要求家人去打仗,要麼是家人自己想去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