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伯鶴並未在意其他人的目光,一字一句地說道:“草民求陛下,不要讓小民的兒子去安南打仗。”
“你的兒子?”允熥思索片刻,說道:“是了,你的兒子在府軍右衛為世襲千戶,擔任百戶的實職;而這次征伐安南,我調了羽林左衛、金吾前衛、虎噴右衛和府軍右衛四個上直衛去廣西,你的兒子自然也要去打仗。”
“你隻有這一個兒子麼?”允熥又問道。
“小民共有三個兒子。”唐伯鶴說道。
“既然你並非獨子,那為何要朕不讓你的兒子去打仗?”允熥平靜地說道。
“陛下,他是小民的長子,小民不忍心讓他去送死。他又不是從小當兵為將的,恐怕活著回來的……。”唐伯鶴說到最後,已經有些控製不住情緒,雖然並未哭出來,可眼圈也紅了。
允熥看起來沒有被他的感情所感動,而是認真想了想,讓店內的夥計安排了一個包廂,拉著唐伯鶴去了包廂,之後說道:“若是朕將他調換出來,又要派何人替代他的位置呢?”
“陛下手下的武將眾多,一定能挑出一個人來替代小民的兒子。”唐伯鶴馬上道。
“可是,難道替代上去的這個人就該去安南送死嘛!你的兒子性命重要,那其他人的兒子性命就不重要麼!”允熥依舊聲音平靜地說道。但話卻不是那麼好聽。
唐伯鶴不敢再說話,蜷縮著身子在椅子上。
“你的兒子是大明世襲的千戶、實職百戶,食大明俸祿,就該食君之祿忠君之事,現在大明需要他出力,他就理所應當的躲在京城不動不成!”
‘若是不願意為大明出力,自可當初請辭實職百戶之職,僅為一個世襲無職的千戶在京城逍遙。這個世襲千戶是當年皇爺爺賞賜給你們酬謝你們夫妻功勞的,可以光得俸祿不任職,此時也不必征戰;但你們的兒子既然為了百戶的俸祿或者其他什麼,當了大明的實職百戶,想要臨陣脫逃可不成!’這段話允熥也想要說,但想著他還算是自己的救命恩人,就沒有出口。若是不然,他不僅話說的會更加難聽,甚至會因為唐伯鶴的這個請求而略施懲戒。
允熥一直認為,所有大明的官員不管官大官小,既然當了大明的官,就要為大明效力。要是不願意為大明效力可以不考科舉不出來做官,而既然出來做官就得忠於大明為大明認真幹活,絕對不能吃著公家飯反而罵公家的娘。這樣的人允熥發現一個處置一個,統統滾蛋。
遇到事情就想要溜邊也不能讓他為官。遇到事情就溜邊,麻煩的事情無人做,大明還怎麼維持下去?這樣的人若是祖上有大功,可以有世襲的爵位或官職,大明畢竟是一個以血脈傳承皇位的國家,祖上有功福蔭子孫正常,但萬不會讓他為官。
“……唐東家,若是你隻有他這一個兒子,那麼朕也不是不通情理,自然不會讓他去打仗;可你有三個兒子,不缺養老送終的人,朕絕不會替換了你的兒子。”允熥最後說道。
說完了這句話,允熥也不等唐伯鶴再說什麼,起身離開了這件包廂。
他剛走出包廂,就見到夥計端著盤子走上來。夥計見允熥似乎是要走,說道:“客官這就要走?您的麵還沒吃。”
“賞你了。”允熥一邊說著,一邊對李波使眼色。李波馬上從兜裏掏出幾貫寶鈔,扔給他說道:“這是麵錢。”隨即一行人頭也不回的下了樓。
夥計有些驚訝,但既然客人付錢了,他也不會多說什麼。看看左右無人,他走進一間現在客人還沒來的包廂,把每個碗裏的麵條都吃了三分之一,又放進盤子裏端著下去了。
允熥一邊向下走著,一邊聽李波解釋道:“陛下,唐伯鶴的想法並非是大多數人的想法,衛所裏的士兵武將都是世代為大明效力,斷不會如同唐伯鶴這樣想。”
允熥隻是聽著,沒有說話。衛所的士兵武將隻是不敢這麼說,未必不這樣想。雖然有許多人願意以命搏前程,但大多數人更願意安安分分地過自己的小日子,沒有什麼大富大貴,但一家人安安穩穩的。
對於這種心理允熥也很理解。但衛所的士兵武將都是大明養著的,士兵們至少種地不用交稅偶爾還有補貼,武將更是有俸祿和特權,既然享受了好處,就得盡義務。